另外,从陆续出炉的创业板公司三季报来看,部分创业板公司业绩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其中,南都电源下滑幅度最大,该公司今年前三季度实现净利润5057.7万元,较去年同期下滑幅度达60%左右。
长江证券策略研究小组认为,判断创业板成长性的主要指标是主营收入项,由于创业板企业多数是中小公司,且大部分还处于发展扩张期,费用支出比较大,因此出现暂时的业绩下滑也在情理之中。
“但是,如果业绩持续下滑,且下滑幅度比较大,那就不是企业经营本身的问题了,不排除个别公司为了冲击上市,在IPO环节对企业进行了过度包装。”长江证券策略研究小组表示。
专家提示应辩证看待创业板的业绩变化
殷先生表示,创业板令人费解的“三高”现象以及梦幻般的走势,让他始终不敢对该板块投入太多心血。而且,他认为,随着11月初创业板解禁潮的集中到来,创业板市场可能会出现大幅波动。
对此,业内专家表示,投资者应辩证看待创业板的业绩变化:一方面,创业板刚推出不久,高成长预期吸引了投资和投机资金参与其中进行炒作,且短期内市场供求关系难以平衡,导致出现过度包装以及“三高”等现象;另一方面,随着创业板市场扩容后供求状况的缓解,业绩不好的企业将面临退市风险,对“三高”等现象将起到有效的震慑作用。
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教授认为,创业板比中小板具有更高的成长性,且目前创业板公司的数量远低于中小板公司,因此,在一定时期内,“三高”现象是创业板市场供求失衡的集中体现。
董登新说,目前,企业要想获得股权融资只有上市一条路,在上市资源短缺的情况下,某些企业会选择不择手段上市,这就导致了企业不顾一切往前冲,保荐人则使尽浑身解数把企业保进去。在这个过程中,企业和保荐人都忽视了约束机制,损害了股东权益,谁能包装过会直至上市成功,谁就有本事。
“不否认创业板目前存在很多问题,但这是发展初级阶段必经的过程,监管层为此做了很多努力,包括启动新股发行制度第二阶段改革等,必须看到的是,随着创业板、中小板的快速扩容,激活了资本市场庞大的融资能力,给中国民营企业带来了广阔的发展机遇。”董登新说。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