卸任不久的国资委主任李荣融前些天感叹,“我不明白,为什么国企搞不好的时候你们骂我,现在我们的国企搞好了你们还是骂我呢?”
李荣融的委屈自然有他的道理。据统计,目前共有86家央企在A股上市,控制上市公司达152家,央企及其控股上市公司占沪深总市值的35%。从规模上看,截至去年底,108家央企资产总额达210580.8亿元,比2002年底增长了189.68%;央企拥有的国有资本及权益达到62930.9亿元,比2003年几乎翻倍,年均递增13.7%,超过GDP增速。从2003年至2009年,央企营业收入年均增长20.8%,利润从2405亿元增加到8151亿元,年均增长19%。去年央企缴税11474.8亿元,比2003年增加7911.7亿元,年均递增21.5%。
由于央企在规模和业绩上的大跃进,进入世界500强的央企家数从2003年的6家猛增至去年的30家。
央企一度是亏损累累的财政包袱,实现如此根本性的转变,殊为不易。央企业绩的飞跃,既有体制改革的红利,也大大受益于过去十年的经济腾飞,而央企所处的行业使其成为经济发展最大的受益者之一。
首先,经过辅业剥离、社会职能剥离,大破三“铁”,员工观念和激励机制彻底扭转,公司治理大大改善。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建立了董事会后,最近几年面向社会公开选聘高管,管理团队的职业性大大提升。其次,上市助推央企转型。中海油等在香港和纽约等监管严格的市场上市,在观念和机制上发生了很大变化。此外,内地上市的央企通过IPO和增发筹集了大量资金,财务状况和资金实力大大改善。上市后,管理层的报酬和激励机制也有进一步的改进。其三,央企垄断的一些支柱性行业在加入WTO后的十年中迎来了黄金发展期。其四,中央确定了战略性重组、退出竞争性领域的正确决策。在这一原则指导下,央企数量减少,集中度提高,竞争力增强。同时,央企数量的减少,也使得国资委有足够的精力行使股东权利,完善央企的公司治理,终结了管理混乱的局面。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