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逼退老行当”系列报道之二
□数字消费变革重创传统租售店 □车用CD意外“挽救”行业
本报记者 李保元
2010年,用于阅读电子书的阅读器开始在国内市场启蒙,这意味着在图书的零售环节之后,互联网开始改变阅读体验。电子书取代纸质书,势必带来互联网对于图书业的第二次大冲击。
而在音像市场,这种从制造、零售到消费的变革已经发生。数字革命来得如此迅猛,以至于传统光碟盗版商都黯然离场。MP3播放器一度火暴,眼下却已被更便捷的音乐手机所取代。
记者在省城走访音像行业获悉,传统音像店的退市早已在两三年前就启动,目前小音像店基本上已“绝迹”。剩下的市场被若干大公司瓜分,动辄六七十元的音像制品不再是一个“大众商品”。此外私家车消费意外拉动了一个CD市场,让几个“剩者”找到了在一个总体不增长的市场“坚持”下去的理由。
冲击:网络变革消费习惯
音乐和影视作品是最容易被数字化的商品,可以伴随着一个比特流迅速“交付”到包括电脑、手机、媒体播放器在内的各种消费终端中,免去了实物配送之麻烦。
随着互联网带宽以及音视频技术的快速发展,数码音像消费的各种障碍逐渐被消除。比如,两兆(2Mbps)甚至四兆的家庭宽带逐渐普及,下载一个MP3音乐文件,或是通过诸如迅雷等P2P(个人到个人)工具下载一个1、2GB大小的影视文件,已经易如反掌。实际上,完全下载到电脑上再欣赏作品的网民比例已经越来越少。
随着各大视频网站增强带宽和服务器能力,再加上P2P流媒体技术(一台电脑从多个电脑下载数据)的提升,在线收看成为更多人的选项。前者诸如酷六网、土豆网,后者占据优势的是PPS、PPLive等。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