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格兰皇家银行(原荷兰银行)的2款产品,挂钩农产品、石油价格,其投资方向未透露,一般是固定收益产品及金融衍生品等。收益为负的原因是其到期表现未能触发收益发生条件。交通银行有1款负收益产品,是挂钩一篮子香港蓝筹股的结构性产品,投资方向未透露,挂钩股票表现未触发收益发生条件导致负收益。”肖芳说。
据肖芳介绍,光大银行、平安银行和招商银行发行的3款产品均投资于信托计划,信托计划资金主要投资于证券类产品,证券类产品本身风险较大,到期出现负收益的可能性也比较大。
受累于股市确是主因 设计存瑕疵、策略调整滞后同样不容忽视
记者注意到在负收益的9款产品中,中信银行占了3款,而招商银行的产品则收益垫底。谈及这4款产品,银率网理财产品分析师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说,“它们均为2007年底至2008年1月初发行的、投资于股票市场或和基金挂钩的产品,从2007年第四季度金融危机发生开始,全球的股市均大幅下跌。其中A股市场的上证综指从2008年1月11日的5484.68点跌至2010年9月末的2655.66,平均跌幅近50%。在2008年股市高点建仓的基金,投资于股市、基金的理财产品,仅有少量的产品获得了幸免。没有亏损的产品主要是投资债券市场及有保本结构设计的产品。而这4款产品均属于高风险的理财产品,没有保本设计。”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金融产品中心主任王增武博士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股市表现不佳是这些产品出现亏损的一个主要层面的原因,不过,从产品设计角度而言,这些产品也存在着瑕疵。
以招商银行“金葵花”增强基金优选系列之“金选双赢”理财计划为例,年化收益率为-19.265%,产品期限为2年,也就是说,产品共计亏损接近40%。“没有设计相应的止损条款,是这类产品一个共有特征。比如,在产品亏损10%的时候,银行若能及时警惕并采取行动,最终亏损可能不会这么多。”王增武说。他坦言,在金融危机爆发后,由于市场波动造成很多理财产品收益不佳甚至亏损,尽管也有产品加入“警戒线”的设计,但是包含警戒线乃至止损线设计的产品还是少之又少。
王增武同时指出,在市场出现变动时银行操作主体没能及时调整策略也是造成产品亏损的原因之一。投资类产品一般一部分投资于股票或基金,一部分投资于债券等高收益产品,两者之间的比例分配没有限制。但是,当股市好的时候,投资于股票或基金的比例会大一些以博取高收益,但“风向一转”,若投资的比例没有发生相应变化,产品面临的亏损风险就会很大。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