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敏认为,目前很难判断全年实现通胀是否会达到3%。即使数值上有小幅的超过,也不用太过惊慌失措,但是通胀达到5%就必须警惕了。他认为,是否加息不能仅考虑一两个季度的数据,而应该着眼长远因素。一是,国际粮价波动的影响,到底是短期回落还是中长期走势;二是,目前我国的收入分配问题,因为工资上涨比较快,“加薪潮”是个别还是大规模效应,加薪幅度有多大等方面都存在很大不确定性。他表示,收入增加对通胀预期有两方面的影响,一是成本,二是需求。
王建认为,全年通胀预期3%其实过于乐观,没有考虑粮价的影响。由于每年秋粮占全年粮食产量的80%,考虑到今年秋粮减产的预期,未来粮食肯定会被“炒作”。他指出,当前我国的过剩资本会流入各种短缺领域,例如之前的绿豆、大蒜等。
下半年有继续调整空间
诸建芳表示,经济增长在第二季度出现了较快的下滑,预计第三季度这种下滑势头将有所缓解。第四季度GDP环比增长有所回升。他指出,下半年信贷将保持相对宽松的状态,货币增速将向17%的目标靠近。每月5000亿左右的新增贷款将是下半年新增贷款的正常水平,全年信贷增速将回到18%左右的增速。M2增速已经达到17.6%,已经基本接近全年货币增长17%的目标,货币增速下降的速度将明显放缓。
诸建芳认为,下半年的政策将体现调结构的政策思路,采用结构性放松。下半年货币政策环境相对宽松,下半年新增信贷将达到3万亿左右。财政政策可能加大支出水平。
汤敏表示,目前我国经济的最大不确定因素就是通胀问题。因此,无论通胀预期是否会达到,相关部门都应该早做预防。他建议,下半年的货币政策应该趋于保守,调控政策应该还存在一定空间。考虑到目前我国的房地产市场总体处于僵持状态,如果下半年房价能有大幅下跌,必然有利于通胀预期的减弱。而且,今年下半年的GDP存在“悬念”。如果GDP增速适当放缓对通胀会是个有利因素。经济发展过热其实并不利于总体经济的稳定和增长。
王建表示,可以预计明年我国的GDP增速一定呈下行趋势,所以就越来越没有加息的空间。他指出,当前我国经济存在经济增速放缓和通胀水平上扬的迹象。他表示,今年三季度的经济数据或将有大幅度下跌。因此,未来保障GDP持续稳步增长才是国家一切调控政策的根本目标。
由于国内外连日来“天灾”不断,秋粮减产的预期也随之提高,粮价上涨的趋势愈发引人关注。考虑到粮价占我国CPI的10%,中国宏观经济学会秘书长王建、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秘书长汤敏、宏观经济研究人士刘满平和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诸建芳多位经济学家认为,粮价成CPI最大不确定因素,下半年CPI高点或将于三季度到来。(本报记者 周婷 韩晓东 陈莹莹)
责任编辑:cprp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