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铝去年研发的新型结构电解槽,每生产一吨铝,可节电1200千瓦时,并可大量减少生产流程中有害气体排放。若全面采用这项技术,中铝一年可节约用电近50亿千瓦时。
中铝研制的特种铝、钛、铜合金材料,广泛应用到“长征号”系列火箭、“神舟号”系列飞船、“嫦娥一号”绕月工程、正负电子对撞机、高速列车、大飞机等高新技术领域和军工配套工程,为我国航天航空等战略性产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熊维平说,这些新技术、新成果和新材料,将成为中铝公司在后危机时代特别是低碳经济发展时代领先国内外竞争对手的杀手锏,成为中铝战略转型、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基石。
“现在我们是名副其实的世界铝工业技术的领先者。”熊维平自豪地说,“我们开始向全世界输送铝工业最好的技术——我们已成功向伊朗、印度、越南等十几个国家出口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电解铝技术,我们参与了包括澳大利亚、俄罗斯等国电解铝和氧化铝项目的技术或方案评估工作。”
五年再造一个“海外中铝”
先进的技术不仅是中铝核心竞争力所在,也是中铝走出国门、打造“海外中铝”的先导。“正因为我们有一大批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我们才能通过技术输出、工程总承包,在海外投资办厂;没有自己的先进技术,根本走不出去。”熊维平说。
“走出去”是中铝战略转型的重要目标。
熊维平说:“我们在国内的发展受到资源、环境和政策等多方面的制约。国内矿产资源相对贫乏,比如我们的铜矿、铁矿、铝土矿对外依存度都超过50%;国内的环境容量越来越有限,而且,由于有色金属在国内属于产能过剩行业,在土地、环评及信贷等方面受到一定的政策限制。我们要想发展,就必须走出去。”
走出去,外面的广阔天地里依然可以大有作为。
熊维平说,我们周边一些国家既有丰富的资源,又有环境和市场容量。如越南有上百亿吨优质铝土矿资源,储量是中国的4倍;柬埔寨、老挝、印度尼西亚等国资源都很丰富。而且这些国家还都没有铝工业,有很大的环境容量。
事实上,近几年来,中铝的业务范围不仅遍及周边各国,而且已远达澳大利亚、秘鲁、沙特阿拉伯等地。
2005年9月,澳大利亚奥鲁昆铝土矿项目正式全球邀标。中铝战胜美铝、俄铝、必和必拓等10位对手,成为最后赢家,取得了该项目4.2亿吨铝土矿的开发权。
2007年8月,中铝以8.6亿美元成功收购秘鲁铜业公司,该项目是中国企业迄今为止在境外铜矿资源开发中最大的项目,获得超过1200万吨的铜金属资源。
近年来,中铝还充分利用沙特阿拉伯和马来西亚丰富的能源,在当地建电解铝厂。
中铝与力拓的交易更是路人皆知。虽然去年中铝195亿美元增资力拓未果,但依然有很大的收获,中铝不仅积累了经验,锻炼了队伍,而且在国际上树立了“有原则、负责任、讲信用”的良好形象。今年3月,中铝与力拓再签合作协议,合资开发几内亚西芒杜铁矿,该铁矿资源储量超过50亿吨,项目投产后,年产7000万吨铁矿石,全部销往中国市场。
“目前,中铝公司已拥有铝土矿12亿吨,铜矿(金属量)2400万吨。”熊维平说,“中铝通过国际化经营和矿产资源的全球化配置,向资源、能源丰富和市场更集中的国家和地区转移我们的技术和产能,将使中铝海外资产、海外销售收入、海外利润的比重越来越大。”
畅想未来,熊维平豪情万丈:“我们的目标是,力争在‘十二五’末期实现再造一个‘海外中铝’的国际化目标。”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