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解读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学部主任张蕴岭:美国政府并没有准备好完全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问题。美国只是承诺认真考虑并给予提出“市场导向行业”申请的中国企业公正、合理的待遇,这个问题可能还会有很多艰苦的谈判。(记者 孙维晨)
金融危机:中美合作“互疗伤”
在后金融危机背景下,中美再一次用成果证明了共御危机的决心。对此,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陈凤英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金融危机后,全球资本链条、贸易链条一度断裂,此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上,双方均承诺,将致力于构建更加开放的全球贸易和投资体系,反对贸易和投资保护主义。这些承诺背后,全球资本自由度将在可控范围内提升,而贸易也将更加活跃,资本链条、贸易链条将再度顺畅起来。”
此外,陈凤英指出,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的具体成果也体现了一种趋势,那就是金融危机发生后,西方国家更需要东方国家进行合作疗伤。比如在能源合作领域。此次对话中,中美能源合作占了较大比重,26项具体成果中12项涉及新能源合作,这是中美两国开拓的一个新市场。她表示:“中国对新能源的需求甚至超过美国,中国有市场,而美国有技术,而且美国技术出口门槛也有望松动。”
专家解读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陈凤英:仅仅通过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达成的反对贸易和投资保护主义的共识,就认为中美贸易摩擦会消失是不现实的,中美的贸易摩擦可能不会像此前半年那么频繁,相对减少,但只要中国一日占据全球最大商品出口国的地位,这种摩擦就不会消失,就像物理上体积越大与周围摩擦的面积越大一样。(记者 张竞怡)
增长方式转变:中小企业“打主力”
2009年7月首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举行时,双方承诺继续实施强有力的刺激措施,以帮助中美两国和世界经济度过全球金融危机。其中便承诺采取措施转变两国经济增长方式,促进世界经济在完全复苏后强劲、可持续地增长。在尽力全球经济最困难的一年后,在中美第二轮对话中,“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再度被提及,便愈显重要性。同时,一直未登高台的中小企业也被两国政府高调重视。
有专家表示,中美经济增长方式各有特点,但是如果加以转变将能促进双方和全球的经济发展。中国一直以出口和投资为主力,而消费却增长相对缓慢。美国则以进口和消费为主要经济增速动能。“这体现出两个世界大国在经济增长方式上的单一和不均衡。”
这种经济增长方式的问题并不仅在国内起到负面影响,在国际之间也会有一定联系。于是在经济危机尚未化解的当今,中美必须加快这方面的转变。
专家解读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与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中小企业对于两国的就业以及经济增长都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因为大型企业吸收就业的能力有限,反而是中小企业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同时,大型企业都是在小企业的基础上发展而来。重视小企业的过程也就为今后出现新的大型企业奠定了平台和基础。所以,中小企业对于中美两国经济增长来说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记者 孙维晨
放宽QFII:股市震荡或减少
第二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已经圆满结束,在此次中美双方达成的成果情况说明中,对资本市场影响较大的无疑是中方允许合格境外投资者投资股指期货。对此,不少投资者担心外资的介入是否会加剧国内股市、期市的波动。
有市场人士担心,国际热钱会通过QFII进入尚不成熟的国内期货市场,这犹如“引狼入室”,监管层很难对此进行有效监控,会加剧市场波动和市场投机行为的产生。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