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的竞争不仅是区位优势和政策优势的竞争,更是发展环境和服务水平的竞争。保定高新区将优化软硬件发展环境作为加快区域经济发展的“生命线”,着力创新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筑巢引凤,为新能源产业聚集搭建平台。
高新区将发展新能源产业、支持企业发展作为自觉行为,强化服务意识,树立“小政府、大服务”理念,为企业当义工、做保姆,积极构建创新型高新区、服务型管委会。据了解,在为企业服务方面,高新区出台了一系列举措。2009年,高新区对全区56家在建、新开工以及谋划的重点项目进行领导和责任部门分包推进,确保每一个重点项目都有管委会领导分包,职能部门跟踪服务。同时,建立了重点项目责任分包制、重点前期项目代办制和领办制、重点项目季调度和月通报制度、重点项目考核奖惩制等五项机制,增强全区上下服务重点项目的合力,营造服务重点项目的氛围。
优良的发展环境,对企业做大做强起到了重要支撑作用———
1998年,英利公司独具慧眼地将发展光伏发电设备制造作为主攻方向。当时,国内生产太阳能电池的厂家极少。人们对“光伏发电”知之甚少,缺技术、缺人才、缺资金,市场前景难以预测。凭借对国家能源结构调整走向和市场机遇的把握,保定高新区毫不犹豫地将土地、厂房等有限资源用于重点扶持英利搞光伏发电,支持企业快速扩张。2001年,英利首次代表我国为数不多的光伏企业,联合全国人大环资委向九届全国人大提案,详述中国光伏行业的发展现状及前景。在光伏行业创业期,英利为我国光伏产业进行了一次成功拓荒。
2001年以来,高新区对中航惠腾公司提供了包括办公场地、代建厂房、借款、争取政策性资金支持等多项扶植,前后为企业建起三个厂区,使其实现规模化发展,确立了在国内风电叶片市场的龙头地位。目前,中航惠腾已发展成国内最大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风电叶片制造商,叶片规格覆盖从600KW到3.0MW的12个系列27个叶型,在国内叶片市场占有率达到40%。
风电产业是一个产业链,孤兵不成阵,互相支撑是国内相关企业一路走下去并走得稳的保证,因为全产业链的平衡需要合力推进。成立于2007年的天创风电控制工程公司,致力于研发风机的“大脑”——— 风力发电机控制系统。成立之初,高新区为天创提供了10万元创业基金,而天创的18亩场地也是管委会无偿提供的;天创的设备长2.4米、高2.1米、重800公斤,一般的货梯根本运输不了,因而生产车间必须设在一层。高新区的“及时雨”帮助天创走过发展瓶颈,而天创的技术研发、产品制造为国内风电制造业作出了贡献。 (米冬冬 梁田)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