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调控进入“观察期” 高层对形势判断很清醒
总理的讲话传递出,宏观经济政策更加需要有针对性、灵活性、根据形势的变化分析清楚加以运用。
中国经济目前所处的一个大的背景就是“转型”,必须抑制房地产泡沫,这才能“治本”。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决策层对于加息措施会比较谨慎。总之,仍然强调政策实施的艺术性、灵活性。
要“以静制动”,宏观经济政策先不要急于出台,或者不要出台力度太大的政策
主持人: 有一种观点认为,在总理发表这番讲话后,紧缩性政策可能会暂缓,各位怎么看?请各位专家谈谈,总理讲话对下一步宏观调控有哪些指导意义?
刘煜辉:我认为,宏观调控可能会有一种犹豫的心态。
魏凤春:总理提出宏观经济面临两难境地,那么,在经济政策实施过程中,必然要权衡两者的重要性。中国经济目前所处的一个大的背景就是“转型”,必须抑制房地产泡沫,这才能“治本”。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决策层对于加息措施会比较谨慎,毕竟,加息后可能会使经济出现一些问题。总之,仍然强调政策实施的艺术性、灵活性。
汪涛:温总理的这段话释放了一个信号——新政不会密集出台。我认为,从货币政策方面来看,加息会延迟。年内加息的次数为1至2次。
左小蕾:实际上,我国目前对于宏观经济的分析仍然是粗放式。按照逻辑,对于宏观经济的分析首先要了解我国目前处于一个什么样的通胀预期环境下,管理通胀预期的政策目标是什么,需要运用哪些政策工具。通过分析形势再进行判断。
目前,我国的利率根本不需要叠加。因此,总理的讲话传递出,宏观经济政策更加需要有针对性、灵活性、根据形势的变化分析清楚加以运用。
王庆: 从温总理的讲话中可以看出,政策层面对内外部环境的认识是非常清醒的。 政府已经显示出了一定的灵活性,值得关注的是2008年的调控。
今年是在整体宏观调控大的背景下对房地产进行的调控,房地产信贷控制非常严,对开发商控制非常严,这次不是一次整体的宏观的调控。对房地产调控主要是从需求层面上调控,还没有到限制开发商获得贷款的程度。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房地产调控针对需求面调控力度比上次大,针对供给面的调控力度不像以前那么大。
郭田勇:要“以静制动”,宏观经济政策先不要急于出台,或者不要出台力度太大的政策。
连平:就房地产来说,恐怕不能马上出台进一步的相关政策,尤其是力度大的政策。在目前全球复苏形势不明朗的情况下,很可能就在目前的状态下度过一个观察期,然后再决定。货币政策,加息的可能性目前也降低了。
郝大明:这可能意味着紧缩政策过头了。现在应该进入一个观察期,新的紧缩政策可能会缓出缓行。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