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促进会动态 | 理事展示 | 大型专题 | 活动展示 | 独家访谈 | 入会指南 | 企业家心语 | 宏观阅读 | 专家论道 | 经济新闻 | 环渤海财经
    在现实生活中,你和谁在一起的确很重要,甚至能改变你生活的轨迹,决定你的人生成...[详细]
与狼成狼,与猪成猪!
    中国是一个爱吃的国家,很多事情都是在酒桌上谈成的,很多怨恨也是在酒桌上产生的...[详细]
请客吃饭,不懂这些等于白请!
    你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人,他们也许貌不惊人,也许才不出众,却在无形中有着一股别样...[详细]
让人舒服,是顶级的人格魅力
    从古至今,鸡蛋始终都是人们餐桌上的常客,几乎每天都离不开它。不过,虽然吃了好...[详细]
早晨吃鸡蛋对身体是好还是坏?万万没想到!
    一个不懂得为亲人让步,为朋友让步,为爱人让步,合作伙伴让步的人,是缺乏胸襟的...[详细]
让步
 
全球股市跌跌不休 经济二次探底担忧加重
来源:南方日报 更新时间:2010/5/22 11:46:39   
>> 相关新闻链接
·专家:欧盟财政紧缩是远水 无法解欧元近渴 ·北方本地品牌牛奶涨价 投入和利润分配倒挂
·朱玉辰:股指期货初步实现“高标准”“稳起步” ·中国节能减排出重拳 电企不执行政策最高5倍罚款
·创新高成家常便饭 疯狂的黄金价格会飙向何处? ·楼市调控新政“满月” 沪二手房入“买方市场”
·世行称中国1%家庭掌握41.4%财富 两级分化严重 ·贾康:征物业税不能降房价但能去泡沫
·民间资金伺机而动 弃"宅"从"商"或成潮流 ·RBS:美联储或明年年中加息

  业内分析人士指出,公开市场操作节奏的轻微变化,显示出当前流动性管理在力度和节奏方面的微调迹象。

  种种迹象表明,相对于一季度,当前我国经济运行正呈现出轻微变化。就微观领域而言,企业的用工、原材料和融资等成本压力正在增加。而受希腊主权债务危机影响,我国出口所面临的不确定性也较年初有明显增加,企业总体经营压力正在加大,商务部发言人也表达了欧洲债务危机可能影响全球复苏和中国出口的担忧。宏观面上,在投资出现一定回落的同时,去年高速增长的汽车、住房两大消费热点目前已呈现出降温迹象。基于以上因素,有专家认为,与前段时间相比,经济趋热迹象有所缓解,未来增速放缓的可能性则正在加大。

  对于未来可能出现的增速放缓迹象,专家普遍认为,我国经济不会出现二次探底的情况。“我们原本预期中国经济今年取得10.8%的增长,现在来看可能不会这么高,但达到9%-10%的增长,也将是一个很高的水平,二次探底可能性几乎不存在。”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说。

  分析人士认为,央行公开市场操作资金回笼力度有所趋弱,表明在当前复杂的国内外经济环境下,宏观政策正在微调中求得平衡。

  央行在日前发布的《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就指出,今后要继续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把握好政策实施的力度、节奏、重点,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增强针对性和灵活性。

  ●分析

  微调动作减轻加息预期

  专家分析指出,央行公开市场操作是影响未来资金利率走势的关键因素。“如果央行公开市场操作力度没有减弱,一方面会继续对资金面产生收紧作用,另外也表明央行对于目前回购利率的上升是认可的,可能会刺激回购利率继续走高。而央行本次操作却大大减轻了目前的加息预期。”

  此外,银行业分析师表示,3个月期央票和3年期央票利率的变动是供需关系下所带来的影响。央行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显示,目前中长期贷款需求仍然非常旺盛,货币长期化明显。“3个月期央票利率上行反映了目前短期资金面紧张的状况,而3年期央票利率的继续下行说明机构需求仍然强劲,但对是否加息不成判断的依据和影响。”

  国家发改委宏观院原副院长刘福垣认为,目前的经济形势主要是由于海外市场调整库存因素导致复苏动力不足,在这一背景下,出台加息政策显得缺乏根据。同时,通货膨胀仍在可控范围,目前实际利率仍然为正,并未触及加息的底线。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郭田勇则指出,目前央行频繁使用数量型货币政策调控工具反映出对使用价格型的谨慎,目前央行不会轻易动用加息手段收紧流动性。“近两个月银行信贷增速逐渐合理,流动性过剩压力有所减轻,考虑到未来经济增速可能有所放缓,央行货币管理将在松紧之间更加讲求适度和平衡。”郭田勇说。

  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14日发布的《财政监督报告》中称,发达国家居高不下的债务水平,可能会严重拖累全球经济增长。根据目前的财政政策,全球经济的潜在增长率可能将每年下降0.5%,而公共债务占GDP的比重将可能较经济危机前的水平上升40%以上,至115%。IMF称,为保持全球经济稳定发展,各国政府在退出经济刺激计划时必须保持谨慎。

  ●链接

  国际投行认为中国会推迟加息

  考虑到欧洲债务危机等不确定性因素,最近两天,有多家海外投行重新调整对中国加息的预期,认为中国加息次数会减少并推迟加息的时间表。

  其中,摩根士丹利19日称,预计中国今年最多加息一次,而且加息会发生在下半年。德意志银行也下调了其对今年中国加息次数的预期,由原来的两到三次降至仅为一次,并称政府可能会更倾向于用行政手段而非利率工具来为经济降温。

  此外,瑞信称,由于欧洲经济动荡导致二次探底担忧加剧,中国的决策者可能对采取紧缩措施更加谨慎,特别是在房地产市场交易量大幅下滑之后。瑞信首席中国经济学家陶冬表示,中国的加息时机已被推迟,直到全球经济前景更加明朗后再定。

  经济复苏与市场动荡,是今年全球经济中两条并行的主线。“欧洲债务危机还会制造出新的波折,甚至恐慌,欧元仍有进一步贬值的空间,不过由此触发新一轮金融海啸的可能性不大。”瑞信首席经济学家陶冬认为。

  有不少国内券商还指出,房地产新政出来以后,已替代了央行的很多措施,包括利率政策。交银国际董事总经理杨青丽表示,房地产调控政策出来以后,预计下半年的经济可能不再过热了,或许不用再加息。(记者田志明)



责任编辑:cprpw
上一页 [1] [2] [3] [4]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

河北省企业风险防范促进会 版权所有 冀ICP备11028489号 公安备案13010202001484号
Copyright2000-2012 邮件:hebcpr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