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联合印发《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二)》的通知。
值得注意的是,该通知中首次明确“恶意透支信用卡数额在1万元以上的,应予立案追诉”。这意味着,恶意透支信用卡将面临刑事责任。
■信用卡一季度坏账高达88亿
信用卡新规此番高调出台,与近几年来银行过度发卡、形成信用卡“有毒资产”越来越多有关系。
根据央行昨天公布的数据,截至第一季度末,银行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偿信贷总额为88.04亿元,较上季度末增加11.08亿元,增长14.4%。
数据显示,信用卡坏账增长的速度超过了全部应偿信贷的增长速度,也超过了授信总额的增长速度。
■银行“信用卡大战”埋下风险伏笔
业内人士分析,这样高的不良资产形成,一方面是由于我国监管机构对信用卡坏账核销的要求较高,导致信用卡坏账的核销速度大大滞后于坏账产生的速度,推动坏账率上升。而另一方面的主要原因则是各银行一段时间以来“信用卡发卡大战”,追求发卡数量,对发卡行为管理不严、把关不准,甚至滥发卡现象有关。“信用卡系统如果要实现盈利,需要发卡量达到100万张以上,否则就是发一张赔一张,这也就是前期银行为何不计成本的疯狂发卡的原因”,一位商业银行卡部负责人向记者透露,正是在这种思路下,截至2010年一季度末,我国银行卡发卡总量约为21.69亿张。在银行卡迅速发展的同时,银行卡恶意透支等犯罪问题日益突出,也滋生了许多专门靠信用卡套现为生地下养卡公司。
■监管漏洞下滋生疯狂玩卡族
在某广告公司从事制图工作的小刘,是典型的信用卡“卡奴”。2007年他刚工作时,月收入只有1200元,为了满足日常消费,他开始使用手中的信用卡套现。刚开始是利用两个不同账户在某购物网站虚假交易套现。之后,银行与网站发现这一漏洞,进行了堵截。
之后小刘经人介绍,认识了石家庄某专门从事信用卡套现的一家公司。“信用卡套现,每一万元手续费140元,让他们代理还款每一万元手续费180元”,小刘表示,在信用卡套现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形成了1万多元的窟窿,不得不每月让该公司帮着“套了还,还了再套”。
而让小刘万万没有想到的是,3月份,他的信用卡被异地盗刷1万元。这对于他而言无疑是雪上加霜,而他明知这个公司最有嫌疑,却最终选择了吃了这个哑巴亏。“我咨询了律师,套现1万元就要追究刑事责任,我套现的总额,早已超过了10万元,去报案的话,1万元没追回来,恐怕我自己要先进去”,小刘颇为无奈地说。
记者发现,小刘绝非个案,围绕信用卡已滋生了寄生于此的灰色产业链条,这些卡奴资金链一紧,就瞬间崩塌形成不良资产。
而各银行,在经历前期的疯狂的跑马圈地似地发卡后,在惨痛代价面前,也开始逐渐收紧信用卡发卡门槛。
■额度多在万元以下银行已收紧信用卡审批
“从‘五一’以后,我们行的信用卡发卡审核已经十分严格了”,昨日,中信银行的一位客户经理告诉,该行对申请人的收入证明、工作证明乃至他行信用卡使用流水等要求的要件越来越多,而且“必须本人当面签字申请”,而即便是这样,申请下来的额度也越来越少,“现在批准的额度基本都在1万元以下,最少的只有3000元”。而据记者了解,以前股份制银行中,额度二三十万元的,并不在少数。
而记者观察发现,多数银行已经告别发信用卡“街边拉客”模式,而是选择一些大型企事业单位及公务员进行推广,审批流程也趋于严格。
而上述某银行卡部人士也向记者表示,现在信用卡使用中,确存在诸多问题,“我们最关注的是万元以上的大额恶意透支,总行有千人以上的队伍专业从事催收工作。”
据他介绍,信用卡使用中存在最多的就是恶意透支、信用卡套现以及利用他人身份信息办卡这3种情况,给银行造成较大损失。
■新规震慑力能否让非法套现绝迹?
采访中,银行人士对上述法规的出台非常欢迎。“过去,信用卡逾期催收是银行的事。而银行也挺尴尬,不去催吧,钱收不回来;催得勤了,一不小心就被持卡人投诉,现在有了法律依据,银行的腰杆也更硬了”,某银行催收部门的工作人员向记者表示。
而省会时代经典律师事务所的张云律师却认为,严惩恶意透支的规定出台后,肯定能起到威慑作用,但现在恶意透支在一万元以上的情形实在很多,立案也比较困难。”
他建议,除国家层面法律法规逐步完善,更重要的是建立一套信用卡监管机制。而从根本上,更需要银行严格发卡环节,断绝形成不良资产的根源。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