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4日是国内新一轮成品油调价“窗口”打开的日子。尽管据业内测算,涨价条件当时正好满足,但国家发改委并未有所行动。而随着近期国际油价连续重挫,业界开始展望国内油价下调的可能。由于目前22个工作日的时间区隔已经具备,一旦三地原油均价下跌超过4%,则根据此前的调价惯例,国内油价很可能迅速响应并下调。
条件虽满足 涨价仍落空
据东方油气网测算,截至5月14日,中国国内成品油调价所依据的三地原油22个工作日移动平均价格约为82美元(单位桶,下同),和上次调价时的基准价79美元相比,恰好相当于正向4%的水平。
而2009年5月8日颁行的《石油价格管理办法》第六条规定,当国际市场原油连续22个工作日移动平均价格变化超过4%时,可相应调整国内成品油价格。这意味着,在上周调价“窗口”打开之时,国内成品油涨价的条件是满足的。
但调价却未如期而至。业内认为,这很大程度上源于国际油价近期突然出现的戏剧性大跌。
过去两周,国际油价从80美元以上跌至70美元平台,其中尤以纽约WTI油价跌幅最猛。5月14日,纽约油价仅报72美元,本周更一度跌至70美元以下,至截稿时,仍在70美元左右。
“按照目前的态势,国内成品油涨价基本没有可能。”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原所长周凤起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一方面,国际油价最近连续大跌,国内油价此时上涨不合时宜;另一方面,新成品油定价机制正式实施以来,国内油价每次上调的时间点都会向后推延,即便调价窗口打开并满足条件,也不会立刻涨价。”
据《每日经济新闻》报道,从成品油市场行情监测机构获得的统计数据显示,由于销售量的疲软,两大公司在国内大部分地区的汽柴油批发成交价已经出现下滑,下滑幅度在100元/吨左右。分析人士认为,两大石油巨头人为的保价因素或将以失败告终。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宏观经济研究室主任牛犁也认为当前国内油价不会上调,原因是上轮调价后两大石油集团的炼油利润已得到保证,而国际油价近期大跌10余美元,两相权衡,此时涨价不明智。
他表示,国内油价如不上调,中石油、中石化的炼油业务也未必会亏损,而交通运输、制造、化工等行业则会免于成本进一步上升。
“尽管从以往经历看,每逢调价条件满足时,发改委从未因其他原因停调过一次,但这次可能情况特殊。”东方油气网首席经济学家钟健认为,如果考虑到在调价窗口这一关键时点,避免因国际油价异常波动与国内调价政策走向形成逆动而延期调价的话,那么,调价政策出台的不确定性也随之大增。
他表示,上次调价政策在条件满足后也拖延了5天时间才出台,但那次是愈往后延期,正向破4%的程度愈大,调价条件愈具备,舆论的呼应愈强烈。而这次却不同,因为只要WTI继续保持目前水平甚或以下,则三地原油均价就可能在本周从正向破4%跌回4%以内。
“如果这次调价延期过久,且在这段时期,国际油价仍徘徊在近日低价位上甚或跌破4%,则继续上调油价的政策压力就会很大,不排除这次调价政策被取消的可能。”钟健说。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