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念”、“三全”的食品,“先选品牌,品牌的东西质量有保障,吃着放心。”一市民说。专家表示,从消费者选择食品的态度来看,“吃着放心”是选择品牌时考虑的首要因素。河北是农牧业大省,年产以小麦、玉米为主的粮食3000万吨,年产以猪肉为主的肉类400万吨,以鸡蛋为主的禽蛋400万吨,但却没有一个较为响亮的速冻食品品牌,没有知名的饼干生产企业,方便面企业也仅有华龙一家独大。让百姓吃得放心还需名牌“支撑”。
动态 食品行业抢吃“地标”
赵建彬是石家庄碧玉果品进出口有限公司经理,他刚刚获得批准使用“赵县雪花梨”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有了品牌,含金量就高了,我们也就具备了进超市的条件,以后也可向加工果汁等方面发展。”同时,主要面向越南开展梨果生意的碧玉果品,在取得“赵县雪花梨地标”使用权后,果品生意有望走向整个东南亚。“赞皇大枣的地标刚刚批下来,现在有十来家企业使用,还有许多企业正在申请。”赞皇大枣协会于津忠说。据介绍,赞皇大枣的品种有34个,但大多指的是包装的不同,产品多是原品。销售途径也主要是在礼品店。“有了品牌,我们下一步就要考虑进超市、做一些深加工产品。”于津忠说。“工业食品申请地标、拥有地标的企业不多,几乎是凤毛麟角。大多都集中在农产品行业。不过,从人们争抢地标的行动中,可见品牌对食品工业的重要性。”省食品工业协会秘书长王建中说。
现状 名牌产品数量偏少
“我们的受众主要是年轻白领,所以,品牌是我们优先考虑的,一些低端产品根本进不来。所以,河北产品较少。”国大36524有关人员说。同样因为品牌限制,我省食品工业在京津占有率不足3%。
近年来发生的安全事件,暴露出企业在食品安全方面存在的问题。从消费者选择食品的态度来看,“吃着放心”是选择品牌时考虑的首要因素。那么,我省食品工业有多少个知名品牌呢?“ ‘长城’干红、承德‘露露’、‘五得利’面粉、衡水老白干……截至2009年底,我省食品行业拥有中国名牌12个、中国驰名商标19个,省名牌产品100个左右。”王建中说。从现状看,我省食品行业仍然存在名牌产品数量偏少、知名度相对较低、品牌美誉度尚待提高等诸多问题。同列食品工业“全国十强”,山东食品行业拥有中国名牌62个,河南拥有26个,分别是我省的5.2倍和2.2倍;山东和河南食品行业分别拥有省名牌产品406个和210个,分别是我省的4倍和2倍。
出路 提高产品创新力度
“食品行业名牌仍需加速推进。”王建中说。纵观各行业的名牌产品,其“名”之所以能够让人耳熟能详,产品多有创新元素的内涵。但我省食品行业的多数产品,多为初加工产品,产品开发跟跑者多,领跑者少,致使产品同质化严重。这种现象直接制约了产品的竞争力和名牌的培育。从拥有企业技术中心的数量来分析我省食品行业创新不足最能说明问题,目前,我省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9家,山东分别拥有8个和41个,很难分别拥有5个和37个。创新的基础差距可见一斑。“应大力推进技术创新,促进科研成果转化,提高产品品牌内涵。”王建中说。
解读 企业规模和结构制约名牌进程
“有了地标后,赵县雪花梨身价涨了5倍,我当然知道品牌的重要性,但由于企业刚起步,还没有考虑这些,主要是如何生存下去。”赵县一位经营梨生意的朋友说。
据了解,去年我省食品工业年销售收入过10亿元的企业约16家,其中完成百亿元的企业约有3家。而河南双汇集团、浙江娃哈哈集团销售收入超过500亿元。“企业规模小和结构不合理则直接制约了多出名牌、快出名牌的进程,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行业良性发展。”有关专家说。“应着力培育骨干龙头企业,充分发挥核心企业对集群的支撑和带动作用,引导产业链延伸,增强其引资集聚能力。”王建中认为,我省在培育中小企业新兴品牌的同时,应大力促进龙头企业培育领军品牌。“力争到2015年培育40家销售收入超过50亿元的食品企业。”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