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上海4月26日电 (记者 姚玉洁)“小微企业在中国是汪洋大海,只要有好的办法、好的商业模式,就一定能开辟出小微企业贷款这片‘蓝海’,解决银行竞争同质化的问题。”民生银行董事长董文标日前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
在董文标看来,服务民营企业、小微企业就是银行家的“民生”。在这个过程中,民生银行也得以盘活资源,改变同质化经营模式,走出一条特色银行、效益银行之路。
民营银行“烙印”
作为国内第一家以民营资本为主的股份制银行,其战略定位、经营思路也带上了深深的“民营”烙印。“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产物,中国最早的民营银行,民生银行非常珍视这一‘烙印’,不会失去这一特点。”
董文标认为,中国经济发展到今天,一批优秀的民营企业脱颖而出。民生银行有责任、有义务帮助中国的民营企业进入全球500强、亚洲500强、中国500强。不是一家两家,而是一大批。“民生银行是一家特殊的银行,是经济改革中民营经济体系的一部分,一生下来就担负着为民营企业服务的使命。我们在做这件事时,有一种发自内心的使命感,就是要把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体系建立起来,帮助他们做大做强,做出品牌。”
爱富不嫌贫,拒绝同质化
中国银行业经营模式“同质化”的问题一直比较突出,不管规模大小,国有还是民营,都主要依赖息差收入,争相“傍大款”“垒大户”,互相杀价;与此同时,最需要资金的中小企业却一直面临资金饥渴,无法从银行获得贷款。
“民生银行转型、二次腾飞的核心就是改变同质化经营模式,走特色银行、效益银行之路。”董文标说。
爱富不嫌贫。一方面,民生银行提出“做高端客户的银行”,另一方面也加大了对中小企业、小微企业服务的力度。在董文标的推动下,2009年民生银行正式推出“商贷通”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品牌。在不到1年的时间里,“商贷通”余额达到870亿元,受益的小微企业达到3.2万户。
“以往做大企业贷款我们没有优势,利率都是下浮,最多下浮30%。小微企业不一样,它们最关心能否贷到款,但对价格相对不敏感,银行定价能力较强。‘商贷通’平均在基准利率上浮20%左右,对我们提升资产收益率、提升资本回报率的作用非常大。”董文标说,“在我们的规划中,将来民生银行30%-40%的客户要来自小微企业。”
民生银行2009年年报显示,银行实现净利润121.04亿元,同比大增53.5%,实现每股收益0.63元,资产回报和资本回报水平均显著增长。
银行家的“民生”
在董文标看来,“关注民生”这一理念不仅是千百年前施政的最高准则,也应该成为金融业、银行家们追求的终极目标。
“中国99%的企业都是小微企业,它们对繁荣市场、解决就业、扩大税源都作了很大贡献,却享受不到现代金融服务。金融业的民生就是要通过制度创新和模式设计,解决小微企业的贷款难题。”董文标说。
破除抵押物迷信是小微企业贷款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民生银行发现,大量的小企业都分布在有形的块状经济区域和无形的产业链上下游,通过与商会、街道、(集群市场)业主、工商、税务等部门的联动,选择优质企业、分类授信,为这些小企业设计抵押之外的特色金融产品等于帮助社会上数量巨大的小企业实现了助业梦想。
实践证明,有效的产品设计和商业模式能解决小微企业缺乏抵押物的贷款难题,今年三四月份是“商贷通”还款高峰期,不良率只有0.09%。
董文标说:“事实证明,绝大多数的小微企业都讲诚信。只要银行家下决心,一定可以把服务中小企业、小微企业的‘民生金融’做好。”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