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促进会动态 | 理事展示 | 大型专题 | 活动展示 | 独家访谈 | 入会指南 | 企业家心语 | 宏观阅读 | 专家论道 | 经济新闻 | 环渤海财经
    在现实生活中,你和谁在一起的确很重要,甚至能改变你生活的轨迹,决定你的人生成...[详细]
与狼成狼,与猪成猪!
    中国是一个爱吃的国家,很多事情都是在酒桌上谈成的,很多怨恨也是在酒桌上产生的...[详细]
请客吃饭,不懂这些等于白请!
    你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人,他们也许貌不惊人,也许才不出众,却在无形中有着一股别样...[详细]
让人舒服,是顶级的人格魅力
    从古至今,鸡蛋始终都是人们餐桌上的常客,几乎每天都离不开它。不过,虽然吃了好...[详细]
早晨吃鸡蛋对身体是好还是坏?万万没想到!
    一个不懂得为亲人让步,为朋友让步,为爱人让步,合作伙伴让步的人,是缺乏胸襟的...[详细]
让步
 
大蒜涨价进入续集 炒家"金融玩具"农民玩不起
来源:国际金融报 更新时间:2010/4/15 10:26:08   
>> 相关新闻链接
·3月房价涨幅创新高 严厉调控措施或加速出台 ·金价泡沫已现 中国亟须增强金市话语权
·美国发出回归实体经济信号 将对中国工业化产生影 ·2010成品油价首次调整 两大石油巨头受益不均
·“金砖四国”经济与股市齐飞 股市跑赢发达经济体 ·社科院蓝皮书:政府要控制城市化成本过快上升
·北京调研出租车运营成本 是否涨价无定论 ·铁矿石飞涨搅局 两拓合并案或遭力拓“悔婚”
·高盛:金玉其中 败絮其外? ·房价涨声依旧 新一轮楼市调控政策呼之欲出
    编者按:天灾之后,人祸就在附近徘徊。从甲流,到西南旱情,投机者似乎找到了新的金融“玩具”——农产品,大蒜、辣椒、甘蔗,轮番蹂躏,打着自由市场的幌子,制造着一个个“信息陷阱”,低买高抛,大赚特赚,至于这些“玩具”的真正生产者农民,根本就玩不起这个游戏,一没资金二缺信息,除了围观,还是围观。

    大蒜:涨价已进入“续集”

    甲流过后,大蒜炒作并没有偃旗息鼓。

    “最近大蒜卖得太贵了,刚便宜没几天,怎么又涨了?”近日,胡女士在上海浦东新区博兴路上的正育菜市场买菜时发现,原本几毛钱的大蒜,每公斤价格已经一路上涨到10元左右。

    记者了解到,去年年底大蒜价格还维持在9元/公斤左右,春节期间上涨到11元/公斤上下,春节过后回落到9元/公斤,最近两天大蒜又贵了,一下子回升到11元—12元/公斤。

    菜贩并没有从涨价中获得利益。在正育菜市场卖菜多年的高先生告诉记者,上周进蒜的时候价格就涨了,而且一天一个价。“这几天来我这儿买蒜的人明显变少了,人家一问价,撇撇嘴就走了。毕竟这东西不当菜吃。你看我这蒜,好几天了,也没卖出去多少。”

    大蒜作为调味品,其价格上涨对饭店影响最明显。“大蒜涨价我们饭店最吃亏,平常家里能吃多少蒜?我们一天连做带扔就要用不少,但又不能因为这个上调菜品价格。”

    对于大蒜上涨的原因,经营调料批发生意的路先生认为,除了因为大蒜断档的季节原因外,人为炒作是促成蒜价上涨的主要原因。摩根士丹利亚洲首席策略分析师娄刚介绍,只需要一座仓库,一些现金和几辆卡车就能完成。他们会在仓库尽可能多地囤些大蒜,然后哄抬价格。

    “在这轮大蒜涨价潮中,受益的并不是蒜农,大蒜价格上涨真正的受益者是中间商、批发商和有自己生产基地的大企业。农民驾驭市场的能力很弱,根本不能对此作出及时的反应和预判。”娄刚说。

    辣椒:或突破70元每公斤

    如果说大蒜还是甲流题材的“续集”,那么辣椒已经靠上了另一题材——西南旱情。

    随着旱情日趋严重,作为我国干辣椒主产区的云南、贵州、广西、四川、江西等省区,已经开始出现秋季辣椒大面积减产的趋势。广西农产品批发交易协会常务副会长曾铁光表示,今年秋季旱区干辣椒总产量同比将减少八成左右。据悉,目前西南旱区辣椒价格已经上涨到每公斤50元,远远超过历史最高水平的每公斤40元。

    一些辣椒经销商告诉记者,2009年干辣椒由于产量锐减,价格已经上涨了,2010年干辣椒价格有可能突破每公斤70元的大关。现在已经出现了大批商户向农户“交订金”,要求预定今年8月份辣椒的情况。

    投机商不会放过这样的机会,已经开始悄然布局我国秋冬季节的辣椒市场,趁机催涨中国的“辣椒价格”。熟悉期货市场运作规律的专家张力帆告诉记者:“2009年我国辣椒总产量不过390万吨,即使按照每公斤40元计算,所需要的资金不过1500亿元。根据资金杠杆效应,实际上只需要150亿元就能够实现对中国辣椒的掌控。按照国外游资的炒作手法,届时辣椒或会被炒高到每公斤100元的‘天价’。”

   食糖:两年价格被透支

    “幼苗由于严重缺水,导致蔗种完全发酸、变色、变质,生长点基本坏死。这意味着到5月份之后,整块地都必须重新犁田,无法继续种植甘蔗,必须更换别的作物。”广西省百色市田东县的一位技术人员张军忧心忡忡。

    类似的情景正在广东和云南的各个甘蔗种植区上演。据悉,以甘蔗为基础的食糖是中国重要的战略储备物资,而广西、云南是中国甘蔗主产区,两省区的食糖年产量占全国食糖年产量的80%以上。甘蔗的减产直接威胁到食糖的产量。

    广西百色甘化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马进显认为,广西食糖比上一榨季减产25%左右是必然的,如果干旱情况进一步延续下去,减产幅度很可能超过30%,甚至达到35%左右。

    “如果干旱延续到今年5月,也就意味着会透支今明两年的糖价。食糖价格的飙升首先是从供求关系的波动开始的。”广西糖业协会秘书长张鲁宾说。

    一位业内人士明确表示:按照目前的态势计算,1100万吨的产量很难达到,可能只有1000万吨,而2011年的食糖产量更加不乐观,“干旱实际上已经透支了今明两年的糖价”。(潘洁) 



责任编辑:cprpw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

河北省企业风险防范促进会 版权所有 冀ICP备11028489号 公安备案13010202001484号
Copyright2000-2012 邮件:hebcpr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