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这段往事,李树旺不愿多提,只给了记者三个词:年轻气盛,急于求成,不计后果。初入商海的经历给了李树旺很深的影响,从那时起,他给自己订了两条规矩:一、不借钱做生意;二、不做没把握的生意。
这两条规矩使得李树旺在之后的十几年里都没有自己单干的想法,直到2002年,在管理广告公司展览展示部一段时间后,才开始承包公司的这一部门,而自己的生意也慢慢开展起来。
现在,李树旺每天花一半的时间打理商贸公司的生意,用另一半的时间处理展览展示部的事。他手下十几个人的团队,也是既做商贸公司的事,又做展览展示部的事。
做生意就是分享利益
今年47岁的李树旺觉得自己还很年轻,和27岁的小伙没什么区别。“我还要再干25年”他踌躇满志地说。
对于自己的商贸公司,李树旺有个五年计划。他计划先完善公司的硬件(配置车辆,建设厂房等),再用五年的后几年培养一些管理人才。但在经商的具体策略上,李树旺感觉“没有定法”,都是“人与人之间的游戏”,因此只要了解了人性,就能事半功倍。他说:“做生意就是利益的分配,只要你分配的好,生意就能长久。”要分配好利益,就要懂得人:知道人的所想,并愿意为他们着想。而这些,正是他多年经验积累下来形成的强项。
在广告公司十几年的工作,使李树旺受益匪浅。刚到公司工作时,他就发现公司的氛围与他之前工作的国企有很大的不同:员工的工作积极性高,公司的凝聚力也强。特别是做项目的时候,员工心甘情愿和老板一起加班。他很快也发现,这和香港老板的为人处事方法有很大关系。香港老板关心员工的想法,注重利益分享。每成功一笔生意,他都会和员工分享所得,无论多少。
如今,李树旺自己办公司也特别注意员工福利。虽然只有十几来号人,不仅在厂房边上为员工建宿舍,给员工请专门的厨师,还学了香港老板每年年底给员工发红包。他还把这套“笼络人心”的战术运用在生意场上。为合作伙伴考虑,每个项目都力求达到双赢。
随着年龄增长,李树旺越来越谦虚了。他说,自己有的是些小聪明小智慧,还是不能和商场中的“大英雄”相比。
现在,媒体每天都在报道的创业“大英雄”越来越年轻化了。从盛大的陈天桥,康盛世纪的戴志康,到PCPOP的李想,MySee的邓迪,MaJoy的茅侃侃……这些二三十岁的年轻人似乎正在成为商业世界的先锋甚至主流。或许是这些故事太引人入胜,或许是有太多的人都在做着瞬间致富的梦,而更多像李树旺这样稳步向前的“大龄创业者”似乎被人忽略了。
和那些年轻人相比,李树旺心情平静。他说,从商就像在海里游泳,可以选择一头跳进波涛汹涌的海水去拼个你死我活,亦可以选择在波澜不惊的海面顺着波涛徜徉。
事实上,激进的勇气和沉稳的智慧在不同时候和不同阶段,呈现出各自的价值。只有在谈到未来时,李树旺的眼里精光闪亮,他突然像个孩子一样,眼神里充满希冀。
李树旺,1960年生,1992年起一直担任某广告公司行政总监、展示部经理;2004年创建北京树旺木子商贸有限公司。创业当年,公司业绩达100余万,2005年业绩达200万。
责任编辑:cprp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