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最值得关注的就是信息技术的发展。从上世纪50年代兰德公司开始生产商用电子计算机,到70年代计算机开始普及到经济、社会等多个领域,劳动生产率被极大提升,工业生产进入信息化时代;而上世纪90年代,“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更使互联网迅速得到普及,也使美国经济走出衰退,步入新的历史阶段。
奥巴马政府上台后,以应对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金融危机为契机,着眼长远,又提出了打造“岩上之屋”的全新概念,推出了医疗、金融监管、新能源等领域的一系列改革。政府的目标是,重铸基础,推动经济转型,开启新能源和绿色经济的新时代。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美国过去一百多年的历史充分说明了这一点。但美国大国地位的奠定是一个综合过程,科技创新的作用绝对不能低估,但美国在经济、金融领域持续不断的创新等也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正是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使美国一直稳坐世界超级大国宝座,也使美国经济虽历经挫折,但都能迅速复苏并继续发展。
日本:科技助经济腾飞
二战结束时,日本国内可谓经济凋敝、民不聊生,甚至国家机器和各种管理机制也是千疮百孔、岌岌可危。而日本能够从一片废墟中迅速恢复,并发展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强国,这其中虽有各种各样的原因,但必须承认,科学技术的巨大推动作用功不可没。
提高竞争力,关键在人才。教育的发展为日本科学技术进步提供了不竭动力。日本在二战后首先就大力发展教育。1947年,日本制定了《教育基本法》,实施九年义务教育。政府一方面加大教育投入,使教育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一直保持在5%以上;一方面,推动社会力量参与教育事业。1975年,日本颁布《私立学校法》,如今私立学校在日本已占据半壁江山。2006年,日本已经进入大学“全入”时代,只要有上大学的愿望并缴纳费用,高中毕业生都可以上大学。
创造性模仿,超越性改进。在经济的恢复发展方面日本首先实行的是“加工贸易立国”的战略。1950年至1975年间,通过购买专利,日本共引进25777项技术,吸收了全世界用半个世纪开发的全部先进技术。通过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改进,日本形成了“一号机进口,二号机国产,三号机出口”的产业发展路线。通过引进、模仿和超越,日本产业发展了,贸易扩大了,经济腾飞了。1955年,日本的国内生产总值尚不到美国的十四分之一;到1966年,日本就已超过法国,1967年超过英国,1968年超过联邦德国,成为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经济大国。上世纪80年代,日本已确立了在家电、电机和汽车三大产业上的贸易优势。
随着国力大幅增强,日本开始了从“加工贸易立国”向“科学技术立国”的战略转型,强调独创和领先。《推进创造性科学技术的制度》规划及《科学技术基本法》先后颁布实施,科研投入不断加大,从1996年至2006年,政府共投入科研经费41万亿日元,在科研方面的投入仅次于美国。在机器人技术、环境技术、生物技术、纳米技术、信息产业技术等领域均有保持世界领先水平的项目和成果。
循环型社会,可持续发展。作为一个资源贫乏的国家,日本一直重视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上世纪90年代,日本因泡沫经济破灭经历了“失去的十年”,但强大的科技实力推动了日本经济的转型,在发展循环型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追求可持续发展方面取得很大成绩。在全世界都在热议低碳、绿色经济,希望进行经济转型时,日本可以说已先行一步,其已经和正在形成的核心技术优势,将会成为未来经济发展的强大推动力。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