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文化水土不服
由于种种原因,日系手机在进入中国市场时都选择与国企合作,然而在合资企业中,本土管理人员通常难有上佳表现,而且高层管理岗位中几乎没有中国人,原因是日本企业有一套严谨保守的晋升制度,没有熬够一定的年限很难获得提拔,所以很多日本人一生只为一个企业效力,为的就是出人头地的那一天。不同的国家文化,令日本企业不大相信外籍员工,不大相信一个人在短时间内能够获得丰富的经验。虽然烦琐的工作流程、冗长的决策程序让日本企业在世界上赢得了市场和赞誉,但在发展迅速、变化多端的新兴市场上,这一套显然很容易水土不服。
NEC也曾经因为这样的弊病,而断送了自己在中国市场的大好前程。2004年,NEC从摩托罗拉挖来了职业经理人卢雷做中国公司总裁。但是,卢雷很快发现自己在美资企业丰富的实战经验无法得到发挥,原因是NEC并没有最大限度地放权,也没有完全听从本土经理人的分析和策略,相反把更多的时间浪费在日本与中国之间的飞机上,浪费在听取战略布置、汇报工作成果这些形式化的工作上,无法对快速变化的市场进行反馈和反应,其结果当然就是定位错误、决策失误、市场节节败退。
对于像京瓷这样的日系手机制造商而言,管理层、战略决策无法本土化,其产品研发团队也没有本土化,用日本成功的经验来操作中国市场显然是不行的。中国目前的手机市场可谓一派繁荣,足以养活那么多山寨品牌,但却能够置大名鼎鼎的京瓷们于死地,不得不说是对日系手机一种极大的讽刺。
本来中国应该是日系手机潜力巨大的市场,因为手机的主要消费群体是年轻一族,特别是中高端的智能手机更是如此。“80后”、“90后”这一拨人在成长过程中,大多深受日本卡通动漫、电子游戏等的影响,对日本文化不仅不排斥而且还很亲切,对日系手机来说,这几乎就是一群从小培养起来的潜在消费者,如果能结合卡通形象、游戏人物等进行产品捆绑和情感营销,则很容易激发这个群体的极大共鸣,再配合相关的手机娱乐功能和配套服务,销售应该是易如反掌。可惜的是,以京瓷为代表的日系手机并没有看到这样的市场机遇,基本上没有对中国的目标消费者进行到位的研究,败给了趁“韩流”而上的韩系手机,实乃正常的结果。
京瓷在中国市场的败北其实也给众多手机制造商以提醒,面对日新月异的手机行业,如果不能快速满足消费者需求,无法用营销推动品牌知名度,不能在渠道合作上推陈出新,很容易就会变成市场的“弃儿”。而要做好这些工作,手机厂商则需要一套贴近本土市场的决策机制,快速对市场进行反应,整合电信运营商等行业内的各种资源。夏普在2009年已在北京正式成立了手机运营商业部,目的是为了与中国运营商就3G手机的发展更好地进行谈判,也为更贴近市场、开拓更灵活的产品线而布局,相信这才是日系手机在华发展的正确思路。
京瓷在2008年年初收购三洋手机之后,并没有能够很好地整合有效资源,实现一加一大于二的结果。实际上,京瓷想借三洋的渠道进攻北美市场,但是如果不解决产品创新、营销推广和管理本土化的问题,京瓷根本无法与摩托罗拉、诺基亚等巨头抗衡,因为无论是品牌影响力,还是产品应用体验,京瓷与欧美、韩系手机都有很大的差距,那么,凭什么能够说服强势的北美运营商呢?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