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5日,农历大年初二,笔者来到“千年药都”安国市。忽近忽远的鞭炮声不绝于耳,到处洋溢着浓浓的年味。
15时许,在安国市惠农中药材良种繁育有限公司,技术员闫治彬看了看表,穿上干净的白大褂,麻利地套上鞋套,又一次走进组织培养室,查看室内的温度,观察、记录脱毒种苗的生长情况。“脱毒种苗的培育对环境有严格的要求,组培室内的温度要控制在25摄氏度,光照时间每天保持在12个小时。这里要有专人悉心看管,不能有丝毫马虎。”他笑着告诉我们。
组培室内温暖如春,绿意盎然。一排排经过脱毒处理的祁菊花、薄荷、瞿麦等种苗整齐地摆放在柜架上,不久后将移植到育种基地。这是安国市中药材品种更新的基础工程,是安国中药产业优化升级的“摇篮”。
近年来,品种杂化退化、病毒感染、农药残留,成为影响安国中药材产业发展的技术难题。2008年,安国市争取省财政1000万元项目资金扶持,组建了中药材良种繁育中心、组培脱毒中心,建立了500亩种苗育种和良种扩繁基地。通过颈尖采集、组培脱毒、品种选育、杂交育种等生物技术生产优质种苗,提高药材质量、产量及抗病能力,逐步实现中药材优良品种更新换代。目前,该中心已完成了4个道地中药材品种脱毒、组培和4个道地中药材优良品种选育,其中祁菊花、祁山药已取得国家级有机产品认证资格。生产、推广组培苗300余万株,有效提高了中药材的产量和品质,实现平均每亩纯收益1900元,较其他农作物每亩增收800多元。
这天下午,河北金木药业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纽立卫吃过午饭,就匆匆赶到位于安国现代中药产业园区内的新厂区,查看新建生产车间的地面氧化情况。为适应药业发展的新形势,金木集团公司投资1.82亿元,新建了现代中药制药工程项目,建设包括中药提取、中成药、中药饮片、冰片和保健食品生产以及与之相配套的附属设施。“现在市场行情好,各项产品升级工程都要往前赶,抢抓机遇。”他说。
安国现代中药产业园区是国家火炬计划项目,通过进一步完善以中药饮片、中药提取、中成药为主体的中药工业体系,着力建设国家级中药现代产业基地。目前,该园区入驻企业达到42家,总投资60多亿元,其中有不少企业像金木集团公司一样,春节期间通过合理安排轮休、倒班,抢时间,赶进度,确保工程项目早日投产达效。
育良种提升中药材品质,深加工延伸中药产业链条。安国市的虎年春节,中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味道”,比年味还要浓。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