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公司的区别对待,社会认同度的不同,也是让他不愿意去专户的原因。“同样去参加上市公司调研,一个是前十大流通股的股东之一,另一个却可能连前100名股东都做不到。”陈宾直言,做到基金经理位置的人,很多不是看收入,而是看名气。
陈宾透露,尽管基金公司专户理财部门很缺人,但很多人都不愿意去。
看起来美丽的业绩提成
“专户投资经理的收入还比不上基金经理。”国内一位业内人士向记者透露,目前不少基金公司专户的投资经理都采取底薪加业绩报酬的方式来考核。其中,提成分两部分,一是管理账户业绩出色获得的奖励。按照业内规定,基金公司能从客户的利润中提取不高于20%的业绩报酬,而投资经理的提成比例则是这笔报酬的10%~40%不等。同时,如果投资经理介绍客户,也能获得一定比例的提成。
前述业内人士表示,为了发展专户业务,有些基金公司对专户投资经理开出了比基金经理更为丰厚的待遇。但总体而言,专户投资经理的收入并不如基金经理高。
对此,南方一家大型基金机构业务部副总经理认为,基金专户经理的薪酬体系,各家基金公司都有自己的考量,这不仅反映了公司的文化,更体现了公募基金的价值取向,它直接影响到公募和私募业务的平衡,关系到专户业务中投资经理的业绩报酬体系。
据了解,这位总经理所在的公司在专户业务的激励机制会较为温和。“就专户投资经理的绩效激励制度,我们公司更注重集体和团队,不会将奖金的分配制度设计得特别激进,毕竟事情是团队成员一起做成的,不希望在考核方式上让不同员工之间的薪酬差距特别大,目的是不想让团队间的火药味很浓。”这位老总表示,证监会只规定基金对专户账户提取不高于20%的业绩报酬,但对投资经理等内部薪酬分配没有任何规定,全是基金公司自身发展方向的考虑。而基金公司招不到专户经理,确实是全行业面临的一大难题。
国金证券基金研究总监张剑辉认为专户业务受冷落,跟专户还处于初期发展阶段和公司当前的战略布局有关。到目前为止,基金专户管理的规模还很小,但从长远来看,专户的发展空间很大。在美国,很多基金公司的资产管理规模中,一般是专户占1/3,公募占据2/3的比例,但公募和专户创造的利润是旗鼓相当的。他相信,随着专户一对多业务的启动,基金公司对专户的资源倾斜会逐渐加大。
基金公司“大户”收编梦
6月1日,市场期待已久的基金公司专户理财一对多业务正式开闸。
然而,《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发现,专户一对多的很多细节规定尚未出台,专户一对多新品的放行还要等待一段较长的时间。
“我们都在等证监会的资产管理合同指引,至于托管合同是否要有统一的格式,目前还不太清楚。” 南方一家管理资产排在前十名的机构理财部副总经理告诉记者,监管部门只公布了专户一对多业务的框架意见,具体的细则规定还没出台。目前,基金公司设计出多款产品,向客户征询意见,并跟银行洽谈,但具体什么时候能发行新产品还没有明确的时间表。
一位大型基金公司的人士预计6月无法发行专户一对多产品。目前,有30家左右的基金公司有发展专户理财业务的资格。而各家基金公司也摩拳擦掌,一心想拓展专户理财业务。
产品:没有实质创新
与公募基金提供的是一种标准化的大众理财产品不同,海富通基金非公募组合管理总监郭杰认为,“一对多”专户理财最大的特点将在于其差异化。郭杰表示,公募产品中,股票基金的持有人很难要求基金经理在熊市市场突破股票仓位下限去降低股票仓位,债券基金的持有人也不能要求基金经理在牛市时超出基金合同约束去购买股票,但专户的基金经理可以更灵活地为特定投资者设计一个适合其投资要求的产品,以便在个股选择与资产配置自主性上更高。
“我们公司设计出10款不同风险收益的产品在银行向客户调研,挑选出最受客户欢迎的产品发行。”南方一家大型基金公司市场部总经理表示,他们对风险、收益的级别做了详细划分,计划在多家银行同时发行专户产品。
责任编辑:cprp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