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促进会动态 | 理事展示 | 大型专题 | 活动展示 | 独家访谈 | 入会指南 | 企业家心语 | 宏观阅读 | 专家论道 | 经济新闻 | 环渤海财经
    在现实生活中,你和谁在一起的确很重要,甚至能改变你生活的轨迹,决定你的人生成...[详细]
与狼成狼,与猪成猪!
    中国是一个爱吃的国家,很多事情都是在酒桌上谈成的,很多怨恨也是在酒桌上产生的...[详细]
请客吃饭,不懂这些等于白请!
    你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人,他们也许貌不惊人,也许才不出众,却在无形中有着一股别样...[详细]
让人舒服,是顶级的人格魅力
    从古至今,鸡蛋始终都是人们餐桌上的常客,几乎每天都离不开它。不过,虽然吃了好...[详细]
早晨吃鸡蛋对身体是好还是坏?万万没想到!
    一个不懂得为亲人让步,为朋友让步,为爱人让步,合作伙伴让步的人,是缺乏胸襟的...[详细]
让步
 
“碳政治”下的中国战略抉择
来源:广州日报  更新时间:2009/12/10 9:25:58   
>> 相关新闻链接
·10年重大新闻揭晓 "中国崛起"居榜首 ·“中国香蕉第一县”香蕉价格狂跌至每斤六分钱
·韩国推中韩海底隧道构想 欲抢滩直入中国中西部 ·2009最具影响力25位企业领袖榜单揭晓
·诺奖得主克莱齐奥:从中国劫走的应该交还给中国 ·迪拜26个建筑奇迹:从摩天塔到旋转大厦(图)
·网游企业圈钱十宗罪 ·各个都很"强悍"! 各国首脑座驾大揭秘
·上下班高峰“蚁族” 为什么越来越堵? ·通用全球招募新总裁 韩德胜为何闪电“下课”?

  所谓“碳政治”,又可以称之为“气候政治”,就是指各国围绕温室气体排放问题所形成的国际政治,而国际上关于温室气体排放又按照二氧化碳来计算,故称之为“碳政治”。

    无论哥本哈根会议的结果如何,“碳政治”将会成为未来20年中国国家发展战略中的重要主题。这就需要我们未雨绸缪,积极主动地制定一套国家发展战略,不仅积极回应国际碳政治,更要在未来的国际谈判中,形成一整套话语策略,致力于建立公平合理的国际经济和政治秩序。

    核心是新技术问题

    “碳政治”背后的核心问题乃是新技术问题。从人类历史看,每一次技术革命不仅可以创造巨大的经济财富,而且对这些财富的善用就可以转化为政治和军事优势,直接引发国际政治格局的改变。在信息时代之后,欧美一直在摸索下一次科学技术所带动的经济增长点,基于对传统能源耗尽的预测,欧美国家不约而同地选择了新能源技术。

    在这种背景下,中国面临的首要问题就不是如何消极应对西方国家主导的“碳政治”,而应当是“以我为主”,在面对又一次新技术革命浪潮时,作出自己的政治决断。

    中央已经明确把新能源技术定义为“把握世界产业技术革命的新趋势”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但问题是,在众多的新能源技术中,中国究竟选择哪些技术作为突破口?这不仅要考虑中国目前的技术基础,也要考虑中国的经济结构,更要考虑国际市场,尤其要考虑这种新能源的开发必须能带动军工技术、航天技术和制造技术的升级换代,从而将这种新技术运用到更广泛的领域中。

    “碳政治”最终要转化为一系列法律标准和技术标准,但这些标准需要建立在一套科学话语、技术话语和法律话语上。其中,如何测量和计算每个国家的“碳排放量”,如何在法律上分割碳排放权,就直接影响着“碳政治”的利益分配。为此,就需要提出一套用技术话语包装起来的关于统计和计算的方法学,从而在国际谈判中提出有利于自己的标准。

    比如,目前各国碳排放量计算以国家为单位,采取“国家碳排放总量指标”。由此,我国的碳排放量仅次于美国,且很快会成为全球第一大碳排放国。但是,如果采用“人均碳排放量指标”,那么我国碳排放量排名会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

  争夺话语权

    “碳政治”是在一套国际话语体系下形成的国际政治,参与“碳政治”就意味着要参与国际话语游戏。在今天的国际背景下,中国作为大国被看作是“利益攸关者”而不可避免地承担起相应的国际责任。

    因此,中国应当以大国领袖的姿态同时作为一个批判者和建设者,并借助西方人熟悉的“话语”,主张建设一个更为公平合理的、有助于解决人类共同问题的国际秩序。在这个过程中,中国的国家利益和国家发展战略必须能够被涵盖在这些话语之下,并对这些话语形成重构。

    在“碳政治”问题上,中国的话语策略无疑要因势利导利用目前西方形成的话语,而不能自说自话。在国际话语构建过程中,应当“师夷长技以制夷”,“不求为我所有,但求为我所用”。但话语构建绝不仅仅是意识形态口号,而是要转化为一整套自我理解和思考问题的观念系统,从而将这个观念体现在哲学观念、政策和法律等各个领域。

    是考验 也是机会

    从近代中国进入西方国际体系以来,西方人一直是游戏规则的制定者,而中国只有选择进入或不进入的权利,很少获得游戏规则的制定权。为此,不少有识之士不断提出中国作为大国参与到国际事务中应当制定游戏规则。

    但国际规则的制定不仅需要国家实力,更需要一个民族的思想智慧和想象力,它需要的不仅是技术专家和法律专家,而且是提供理论武器的思想家,更需要将实力、专业知识和思想整合在一起的伟大政治家。由此,国际竞争最终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竞争最终依赖培养和使用人才的体制之间的竞争。

    目前,全球“碳政治”刚刚开始,中国从一开始就参与其中,对规则的熟悉和掌握程度不亚于西方国家。但是,中国能否在未来国际谈判中成为法律规则和技术标准的制定者,无疑是对中国政治家统领能力的考验,是对中国综合实力的考验,是对中国体制的优越性的考验,是对中国能否成为国际社会领导者的考验。

    由此,目前西方主导的“碳政治”对正在崛起的中国而言,与其说是一个压力,不如说是一个考验,更不如说是一个绝好的机会。(《文汇报》强世功)


 



责任编辑:cprpu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

河北省企业风险防范促进会 版权所有 冀ICP备11028489号 公安备案13010202001484号
Copyright2000-2012 邮件:hebcpr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