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刘文静)“又涨价了!”昨日刚买了两包板蓝根的李女士抱怨说。近来,具有“清热解毒”功效的中药价格是竹子开花“节节高”,其中尤以金银花、板蓝根、胖大海等几种常用中药最为明显。
“刚调完价,不涨不行了,不能亏太多啊!”老百姓大药房的一位管理人员叹口气说:“这中药的价格不断涨,进一回货涨一回,前一阵子我们一直不涨价,亏着卖,但是眼看着进价越来越高,药店赔不起啊!”据该药店的中药采购人员介绍,这些中药的批发价是从今年五六月份开始涨的,到10月、11月涨势最凶,最近更是一天一个价。比如板蓝根,去年的批发价是8-9元/公斤,现在是25-30元/公斤;金银花和胖大海去年的批发价都是每公斤100多元,现在都是每公斤三四百元。批发价都涨了3倍以上,零售价只好跟着涨。
在省会各家药店,中药涨价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乐仁堂的价格管理人员说,今年中药有90%的品种都涨价了,只不过像金银花、板蓝根、胖大海这些具有“清热解毒”功效的药品因涨价幅度过高,更受人们的关注。实际上人们看到的零售价上涨远远赶不上批发价涨得厉害,因此零售商的利润越压越低。
业内人士分析称,“清热解毒”中药涨价的原因有两个,一是这些药品本身产量就少,像金银花、胖大海等药品,因前年行情不行,药农赔钱,去年种得就少,今年产量就少,而且由于气候原因,一些药品出现霉变,品质好的药品就更少了;另一个原因是甲流造成的需求旺盛,卫生部公布了防甲流中药方,各媒体都刊登了,很多市民按此药方拿药,中药方上的药品需求倍增,刺激了价格的上涨,一些批发商看到有利可图,囤货抬价,进一步促进涨价延续。
据分析,这些中药的涨价趋势很可能持续到明年5月,等到6、7月份新一轮药品长成熟、上市,涨价情况会有所缓解。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