闸外水波如镜,闸内波涛翻滚。远远望去,原有水面的清澈和宁静被打破,发出欢快的响声……昨天,这个原本普通的日子,对沧州人来说却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这一天,经过两年多建设,投资8.638亿元、总库容达6568余万立方米的杨埕水库开始蓄水。作为沧州东部地区供水项目的核心工程,杨埕水库投入使用,将彻底打碎制约沧州东部发展的水“枷锁”,为沧州经济的腾飞打下坚实的基础。
缺水沧州沿海经济隆起遭遇“瓶颈”
靠海而兴,依港而裕,沧州人渴盼已久。渤海新区的成立,为沧州人实现这个愿望提供了载体。一夜间,沧州被推上了建设沿海经济社会发展强省的最前沿,“新引擎”、“增长极”、“隆起带”,把千载难逢的机遇推到了沧州人面前。
然而沧州缺水,沧州东部尤其缺水。水,影响了沧州东部百姓的生活;水,制约了沧州沿海经济的发展。
以前在杨埕水库附近村庄采访,那里的小水窖给记者留下了深刻印象——根管子,把老天爷恩赐的雨水收集到水泥砖块砌成的水窖中,这就是人们的饮用水……我们曾在电视中见到过宁夏、甘肃等严重缺水地区的水窖,没想到,水窖也会出现在我们这九河下梢的地区。尽管这几年我市做了大量工作,通过改水降氟等方法解决东部百姓的饮水问题,但黄骅、海兴、渤海新区的70余万人口中,仍有许多人在饮用高氟水和苦咸水。
经测算,到2010年,渤海新区的年用水量为4400万立方米,2020年将超过1亿立方米,但是沧州市惟一的地表水水库大浪淀水库每年只能向黄骅和渤海新区供水1000万立方米。
不解决“饥渴症”,渤海新区就无法持续发展,沿海百姓也不能短时间内摆脱高氟水和苦咸水。
供水狮城东部不再“饥渴”
2006年1月,市委、市政府做出了建设沧州东部地区供水项目战略部署。2008年5月16日,沧州东部供水工程正式开工建设。供水工程由引水工程、调蓄工程、供水工程三大部分组成,概算投资8.638亿元。水库水源主要通过引黄济冀输水线路运送,每年从位山提闸放水,利用南皮肖圈引水闸进入杨埕水库。杨埕水库投入使用后,总库容将达到6568万立方米,在年引水100天的条件下,年可向沧州东部地区供水6000万立方米。供水工程是向渤海新区和海兴县周边村镇供水的基础设施,能够解决海兴、黄骅等东部县市常年使用高氟水和苦咸水的问题。
蓄水 让海兴湿地更精彩
苍茫的芦苇荡一眼望不到头儿,波光潋滟的水面上,不时看见形态各异的鸟儿或浮于水面或腾空飞翔……由于独特的地理位置、复杂多样的生态环境及丰富的食物资源,海兴湿地成为南来北往候鸟的一个大集散地。有资料显示,海兴湿地有植物146种、鱼类59种、水生无脊椎动物83种、陆栖无脊椎动物205种、陆栖脊椎动物32种。特别是湿地有鸟类233种,百万余只。其中珍稀濒危鸟类19种、国家重点保护鸟类40种,有7种鸟类的数量达到了国际重要湿地标准。
那么,新建的杨埕水库会不会对湿地的生态环境带来负面影响呢?
“不会出现这种情况!”一位环境保护专家表示,湿地在调节气候、降解污染、保护生物物种多样性、维持生态平衡,防止海水倒灌、防止蝗灾、维护沧州社会生产和周边地区,尤其是津京生态安全等诸多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新建的杨埕水库是在老库区基础上扩建,它只占用湿地三分之一的部分,湿地还会保留三分之二。而且,省政府已批准了《海兴湿地范围调整报告》,对湿地将来的保护做了充分考虑。同时,杨埕水库蓄了水,将会大大扩大湿地附近的水面,洁净清澈的水将会引来更多鸟儿,湿地景观将会更美。
不仅是湿地保护区,围绕杨埕水库建设的方方面面,我市都做了充分考虑。比如文物保护,库区有零星战国时期的制盐遗址,相关部门采取了保护措施;诸如环境评估、水土保持、防洪评价、安全防震等等,老百姓关心的,有关部门想到了,百姓没想到的,有关部门也充分考察并论证了。
滚滚河水入库来。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