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11月13日电(记者华晔迪 刘诗平)德意志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马骏13日建议,对香港注册的机构投资者实行“香港版人民币QFII计划(简称QHII)”,培育具有良好流动性的香港人民币资本市场,从而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马骏是在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中国社科院国际研究学部等单位主办的“世界经济与中国:危机后的全球经济金融格局”研讨会上作此番表述的。
马骏解释说,所谓“QHII(合格香港机构投资者)计划”,是允许在香港注册的机构投资者(包括保险公司、基金公司、券商、银行等)在申购新发行的人民币金融产品时,获得购买人民币的额度,额度分配可考虑按超额的比例进行。
具体说来,可考虑允许在港注册的机构投资者在香港一级和二级市场上购买人民币产品时,以港币和美元等兑换所需数额的人民币(给予相应的人民币额度)。
这样做,有助于“培育具有良好流动性的香港人民币资本市场”。马骏表示,当前香港的人民币流动性来源渠道过于狭窄。
具体操作方面,马骏认为,可以考虑采用一种以申购比例为基础的额度发放办法。比如,财政部在香港发行100亿元人民币债券,100家机构共申购1000亿元。由于超额认购为十倍,每个机构将得到它申购额的10%,配给同样数量的人民币额度。同时,债券发行后,持有债券的机构要在二级市场出售债券,则要求其将出售债券后获得的人民币兑换回港币和美元等。
“在这种机制下,人民币配额仅通过证券发行扩大,香港人民币资本市场成长速度就可以在掌握之中。”马骏说,如此可以保证这些人民币流动性的增加主要用于在香港注册的金融机构,也将有助于香港吸引更多的全球机构投资者落户。
马骏进一步表示,试行这样的机制对中国内地金融稳定的影响和风险可控,在香港试验人民币国际化对全局构成的风险相对较小。
责任编辑:cprp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