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促进会动态 | 理事展示 | 大型专题 | 活动展示 | 独家访谈 | 入会指南 | 企业家心语 | 宏观阅读 | 专家论道 | 经济新闻 | 环渤海财经
    在现实生活中,你和谁在一起的确很重要,甚至能改变你生活的轨迹,决定你的人生成...[详细]
与狼成狼,与猪成猪!
    中国是一个爱吃的国家,很多事情都是在酒桌上谈成的,很多怨恨也是在酒桌上产生的...[详细]
请客吃饭,不懂这些等于白请!
    你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人,他们也许貌不惊人,也许才不出众,却在无形中有着一股别样...[详细]
让人舒服,是顶级的人格魅力
    从古至今,鸡蛋始终都是人们餐桌上的常客,几乎每天都离不开它。不过,虽然吃了好...[详细]
早晨吃鸡蛋对身体是好还是坏?万万没想到!
    一个不懂得为亲人让步,为朋友让步,为爱人让步,合作伙伴让步的人,是缺乏胸襟的...[详细]
让步
 
新能源在政策想象与现实博弈中生长
来源:中国证券报 更新时间:2009/11/10 10:08:50   
>> 相关新闻链接
·河北 今起93号汽油每升涨价三毛八 ·行唐以全民创业促全民就业
·金石化肥再添四家子公司 ·研发“钢铁穿山甲”的河北第一人
·赵县1.2亿元打造“绿色县城” ·石家庄铁路入地工程今起下穿中山路
·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支撑 ·河北滦南钢锹业再现"赶订单" 企业已经走出低谷
·新奥光伏进军美国 明年将实现销售收入20亿美元 ·李开复创新工场首个项目年底前开工

    新能源发展规划、低碳经济、哥本哈根会议……这些不断刺激人想象力的符号,成为新能源产业上空的导航,让人们对产业未来产生峰值预期;与此同时,产能过剩阴影、上网难题待解、技术受制于人等难题,却已经成为横亘在新能源企业面前的拦路虎……

    有关新能源部分产业链是否已出现产能过剩的问题,政府主管部门与业内企业产生了意见分歧,未来政策具体会如何“捧”、如何“压”,都将在博弈中产生。就在一些企业在为政策的不确定性而担忧时,另一些企业不甘被动等待,着手调整战略,从技术或规模上寻求竞争优势。

    事实上,新能源作为朝阳产业,低水平重复建设的项目投资的确存在产能过剩,而高水平产能却供不应求。随着产能分化的加剧,预期各地方遍地开花的新能源基地及其带领下的大批新能源企业,也必将迎来一场弱肉强食的行业竞合。

    分歧——

    “过剩”观点遭遇企业异议

    国家发改委将风电设备、多晶硅产业连同钢铁、水泥等传统产业一起打入“产能过剩”之列。一时间,“集万千宠爱”的新能源产业前景笼罩了空前的阴影。

    今年9月份,国务院批转发改委等部门《关于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引导产业健康发展若干意见》中提到:“严格控制风电装备产能盲目扩张,原则上不再核准或备案建设新的整机制造厂;严禁风电项目招标中设立要求投资者使用本地风电装备、在当地投资建设风电装备制造项目的条款。”

    这项“限令”的下发,在一位风电设备商看来,可能会给如火如荼的新能源产业泼上一盆冷水。有专家表示,随着政府对新能源项目准入门槛的提高和项目审批权的控制,不少新能源企业遇到了融资难题,“见风使舵”的风投也对普通的新能源投资项目“敬而远之”。

    然而,不少新能源企业人士表示,尽管风电设备、多晶硅近年新上马的项目较多,但随着国内市场的逐步启动和“市场之手”的调整,我国的风电设备、多晶硅“实际产能”并未出现所谓的“过剩”。

    风电设备龙头金风科技董事长武钢日前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公司今年的订单一直比较饱满,公司的扩产计划还将如期实行。同时,东方电气、华锐的经营状况也保持平稳,丝毫没有受到行业“产能过剩”的影响。可见,高水平风电设备的产能实际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

    对此,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长李俊峰在11月2日的中国清洁能源国际峰会上表示,政府对风电设备、多晶硅产业作出产能过剩的判断,实际意在控制新能源产业出现的低水平重复建设,同时,对高水平的产能依旧持支持态度,例如国家着手限制耗电较高的多晶硅项目,但对耗电量较低的多晶硅项目还是比较鼓励的。

    由此可见,政府对新能源产业“把脉”的结论是:一哄而上、低水平的产能过剩亟待破除,而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水平产能未来很可能继续得到支持,政府捧“高”压“低”的政策预期也将带来行业的大洗牌。

    矛盾——

    项目“热情不减”与风投“谨小慎微”

    就在新能源产业专家对未来政策的不确定而担忧时,各地的新能源项目的投资热情依旧。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理事长石定寰表示,他前不久在宁夏参加了一个10兆瓦光伏电站并网仪式,而类似的光伏电站正在中西部地区大规模兴起。

    他表示,随着太阳能光伏电池的成本逐步降低,各个地方开发太阳能的热情逐步高涨,从地方政府到企业都在大力推动太阳能电站的建设,最近一年内已经签约的大项目有40多个,总量超过1200万千瓦。

    盾安环境11月4日决定投资188200.57万元建设年产3000吨太阳能级多晶硅项目。国电集团有关负责人在清洁能源论坛上表示,国电集团建设的5000吨多晶硅项目也将于明年投产。

    各地政府在此次投资热潮中也积极参与。从山东省东营市的新能源基地挂牌亮相,到陕西省提出“1元1度”太阳能扶持计划,眼下全国很多地方都在制定新能源发展目标规划,无论是发达地区还是中西部地区,开展新能源建设的热情都很高。

    然而,政策走向的不确定已经让产业内市场最敏感的一批人开始谨小慎微。中国证券报记者多方了解到,此前对新能源项目趋之若鹜的各类风投、基金如今忽然“变脸”。

责任编辑:cprpw

[1] [2] 下一页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

河北省企业风险防范促进会 版权所有 冀ICP备11028489号 公安备案13010202001484号
Copyright2000-2012 邮件:hebcpr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