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有波折
值得注意的是,就离澳方此番“口惠实至”表现的不久前,包括兖州煤业、宝钢在内的中资企业赴澳投资接连受阻。
兖州煤业首次向FIRB递交申请,是在今年的8月13日,但在规定的30天内没能完成审批。9月中旬,兖州煤业二度调整方案重新递交,却仍然未能在第二个审批周期里获批;最终,按照FIRB要求,兖州煤业于10月12日第三度提交申请。
无独有偶,宝钢首次海外上市公司投资的尝试,也遭遇到了相同的审批延迟命运。双方于8月28日签署的股权合作协议,在10月初也被要求补充材料重新向FIRB递交申请。
而在9月,先是武钢与澳大利亚铁矿商WPG合作开采的Hawks Nest项目,但因澳大利亚国防部称项目位于军事区域而遭遇反对;后又有中色集团收购澳矿业Lynas股份一案,在4个月内历经3次延期裁决、4次递交方案后,因FIRB所提要求与中色初衷差距较大,最终中色宣布放弃。
中色出局的9月24日,FIRB负责人Patrick Colmer在于悉尼举行的“澳中投资论坛”上表示,希望把外资对澳大利亚主要矿业公司的投资比例限制在15%以内,对新的矿业项目投资比例也要低于50%。
尽管一位澳大利亚投资界的人士告诉本报记者,Patrick Colmer的表态实际上还是以具体投资项目为基础。但此言一出,还是引发了各方认为澳洲又将设立新投资门槛的担忧。
“其实,澳中之间能源投资互动一直没有什么大问题。只是过去偶尔遇到特殊的单一状况,也都在后来进行了重新的整理和定义。”11月2日,澳大利亚贸易委员会大中华区资深投资专员王恒岩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我们做了很多工作,很多项目我们都在进行释疑、促进互相了解。”
专事帮助中国企业投资澳大利亚的他,也是刚刚走下回京的飞机。
重建互补
事实上,今年的澳中关系颇有些不平。据英国广播公司的报道,澳大利亚外长史密斯此前也曾承认,澳中关系一度经历了紧张时期,但现在已经“回归正常”。
在李克强访澳期间,不但与澳大利亚总理陆克文会面,共同发表《中澳联合声明》,还与澳大利亚反对党自由党领袖恩布尔进行了会面。评论认为,此行旨在缓解双方之间紧张的外交关系。
王恒岩认为,中澳之间本就有着很大的互补性。“澳大利亚的资源必须要开发,就必须要寻找市场。而中国需要资源。在这个过程中,有不同的声音也很正常,但是总体而言,双方应该是非常需要互动和良好的关系的。”他向本报记者表示。
目前,中国是澳大利亚第一大贸易伙伴,澳大利亚是中国第八大贸易伙伴,更是中国重要的能源资源供应国。2008年,中澳双边贸易额达596.6亿美元。
而互补的建立,需要澳中双方共同花费心力。
11月2日,全球第三大矿业公司力拓集团在悉尼召开投资者会议,该公司明确表示希望能够修复与最大的客户、也是最大的股东——中国之间的关系。
力拓CEO艾博年表示,他几天前还来到过中国。“我个人承诺将确保我们同中国的关系恢复到良好基础”,以及“鉴于中国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专长,力拓和中国铝业及其他中国公司在新兴国家组建合资企业的空间很大。”
力拓财务总监Guy Elliott也表示,将继续寻求同包括中国企业在内的各方建立新合资企业的机遇。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