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促进会动态 | 理事展示 | 大型专题 | 活动展示 | 独家访谈 | 入会指南 | 企业家心语 | 宏观阅读 | 专家论道 | 经济新闻 | 环渤海财经
    在现实生活中,你和谁在一起的确很重要,甚至能改变你生活的轨迹,决定你的人生成...[详细]
与狼成狼,与猪成猪!
    中国是一个爱吃的国家,很多事情都是在酒桌上谈成的,很多怨恨也是在酒桌上产生的...[详细]
请客吃饭,不懂这些等于白请!
    你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人,他们也许貌不惊人,也许才不出众,却在无形中有着一股别样...[详细]
让人舒服,是顶级的人格魅力
    从古至今,鸡蛋始终都是人们餐桌上的常客,几乎每天都离不开它。不过,虽然吃了好...[详细]
早晨吃鸡蛋对身体是好还是坏?万万没想到!
    一个不懂得为亲人让步,为朋友让步,为爱人让步,合作伙伴让步的人,是缺乏胸襟的...[详细]
让步
 
芋头泡药山药漂白 农产品为何变了味“求长相”?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更新时间:2021/4/22 13:18:02   
>> 相关新闻链接

芋头泡药山药漂白,“美容农产品”要了“颜值”伤了“品质”

消费者购买果蔬等农产品,对其“颜值”较为关注,农产品分拣成为部分商家“必选项”。记者梳理近期农产品热点事件发现,有的加工户使用违规化学药品对农产品进行“美颜”,让品质较为一般的农产品卖相好、卖价高。

受访专家认为,根据市场需要适度分类包装,“净菜”入户,满足了消费分层需要,但如果“为了颜值而美颜”,就会剑走偏锋,得不偿失。市场监管部门、大型批发市场、商超、加工户应形成合力,促进农产品市场高质量发展。

“高颜值”果蔬产品备受市场青睐

日前,河北邯郸一对农民夫妻采收了650公斤菠菜,卖给当地小贩,总成交价只有15元。购买菠菜的小贩称,这对夫妇的菠菜看着一般,但不想让他们把菜丢弃,所以象征性出钱收购。当地市场监管部门称,出售价格双方同意,是自愿行为。

记者近日在石家庄、保定多个大型商超走访发现,菠菜平均每公斤售价超过4元,部分盒装菠菜每公斤价格超过8元。超市销售人员说,盒装菠菜长短一致、颜色鲜亮,是专门挑选出来的,因此售价相对较高。

部分受访人士称,一方面是650公斤菠菜卖15元,一方面是2公斤菠菜至少卖16元,除了各类中间环节需要打通外,“卖相”成为消费者是否选择某款农产品的关键标准之一,近年来兴起的果蔬分拣就是顺应农产品“颜值经济”而生。

在河北邯郸永年区承包2000多亩地进行蔬菜种植的王现海说,部分超市对蔬菜品质有一定要求,很少允许品相较差的蔬菜直接进入销售,蔬菜分拣是大势所趋。

为此他们根据不同品类蔬菜的特点选择在田间或冷库进行分拣,如把颜色较红润、个头差不多的西红柿优先选出,供给大型商超和大型批发市场,剩下的西红柿一般会卖给菜市场的商贩。“蔬菜卖到商超的售价平均比卖到菜市场的售价高20%。”

邢州现代农副产品国际物流中心果蔬经销商靳则兴说,精包装果蔬的定位是服务对商品品质有更高要求的客户,精包装后更有利于果蔬保鲜,减少运输过程中的损耗。

多重因素使农产品出现变了味的“求长相”

部分农产品加工者看到这个趋势,开始使用化学药品对果蔬产品进行“美颜”。不久前媒体曝光:河北保定蠡县等地在加工山药时使用了次氯酸钠消毒液对其进行漂白,使原本表面为黄褐色的山药变得白嫩,而次氯酸钠是84消毒液的主要成分。

类似“美容农产品”不是个案。记者在中国裁判文书网上发现,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人民法院2020年11月19日发布的刑事判决书显示,为使去皮芋头、土豆色泽鲜艳和延长存放时间,被告人违规将焦亚硫酸钠、一水柠檬酸放入水中浸泡去皮芋头、土豆,后用于销售。经检验鉴定,缴获芋头的二氧化硫残留量不符合相关要求。

记者走访了解到,农产品出现“求长相多、求品质少”的情况主要有以下原因:

——商户过分追逐利益,农产品初级加工存安全漏洞。蠡县部分种植户说,山药品种繁多,其中小白嘴山药卖价相对较高,一些收购商大量采购低价品种的山药,经过漂白当成小白嘴山药卖,卖得好,价格还高。

业内人士认为,不同于正规包装食品在生产、包装各环节都有明确规定,农产品的初级加工较为分散、隐蔽性强,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安全监管漏洞。

——部分消费者更注重农产品“长相”。不少消费者在购买果蔬时,容易被外观漂亮的产品吸引,至于它们为何如此亮丽则鲜少关心。以“美容山药”为例,有合作社负责人坦言,山药从地里刨出来,本来就带着泥土,水洗是山药收购的正常环节。“前几年,消费者喜欢带泥的,还往山药上抹泥呢。”随着消费者认知的变化,现在是越白的山药销路越好,漂白也是为了迎合市场。

多措并举促进农产品市场高质量发展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副教授朱毅认为,地方市场监管部门对辖区内特色农产品的初加工情况较为熟悉,应在监督加工生产方面有更大作为,同时对加工商户出现的趋向性、苗头性做法及时研判,提升违规违法成本,确保一个区域的农产品高质量发展。

“大型商超、批发市场也要严把入口关。”河北新发地市场检测中心经理黄磊说,作为华北地区大型农产品交易市场,他们会对在市场内经营的商户进行果蔬食品安全培训,对能够提供产地证明、检测报告、地理标识等合格证明材料的农产品,可以先销售再抽检;对部分中小合作社、种植户不能提供相关证明的,在进入市场前要进行农产品快检,从而保证果蔬品质。一旦发现有不合格的情况,在立即终止商户销售的基础上,和当地市场监管部门联系,进行进一步检查。

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王秋菊说,部分消费者对果蔬质量不知如何把控,社会各界要对常见果蔬产品进行相关科普,引导正确的果蔬消费观;新闻媒体可对此进行报道倾斜,综合运用各类形式,加强引导效果。

记者赵鸿宇、白明山

 

 

 



责任编辑:cprpu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

河北省企业风险防范促进会 版权所有 冀ICP备11028489号 公安备案13010202001484号
Copyright2000-2012 邮件:hebcpr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