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促进会动态 | 理事展示 | 大型专题 | 活动展示 | 独家访谈 | 入会指南 | 企业家心语 | 宏观阅读 | 专家论道 | 经济新闻 | 环渤海财经
    在现实生活中,你和谁在一起的确很重要,甚至能改变你生活的轨迹,决定你的人生成...[详细]
与狼成狼,与猪成猪!
    中国是一个爱吃的国家,很多事情都是在酒桌上谈成的,很多怨恨也是在酒桌上产生的...[详细]
请客吃饭,不懂这些等于白请!
    你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人,他们也许貌不惊人,也许才不出众,却在无形中有着一股别样...[详细]
让人舒服,是顶级的人格魅力
    从古至今,鸡蛋始终都是人们餐桌上的常客,几乎每天都离不开它。不过,虽然吃了好...[详细]
早晨吃鸡蛋对身体是好还是坏?万万没想到!
    一个不懂得为亲人让步,为朋友让步,为爱人让步,合作伙伴让步的人,是缺乏胸襟的...[详细]
让步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该有怎样的“绩效观”?
来源:羊城晚报 更新时间:2015/11/6 16:28:42   
>> 相关新闻链接

  媒体昨日公布,国务院日前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方案提出,到2020年,若干所大学和一批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若干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学科前列;到2030年,更多的大学和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若干所大学进入世界一流大学前列,一批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学科前列,高等教育整体实力显著提升;到本世纪中叶,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数量和实力进入世界前列,基本建成高等教育强国。

  这是我国在985、211工程基础上,结合当前高等教育发展形势,制定的新的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规划。为克服985、211工程实施过程中存在的“身份固化”、“竞争缺失”、“重复交叉”等问题,这次发布的总体方案,特别重视绩效。方案要求,要“坚持以绩效为杠杆。建立激励约束机制,鼓励公平竞争,强化目标管理,突出建设实效”,“创新财政支持方式,更加突出绩效导向,形成激励约束机制。”强调绩效导向、绩效评价,出发点不错,但是,有怎样的绩效观,谁来进行绩效评价,将直接影响绩效导向和绩效评价所起到的激励效果。

  目前对高校的绩效考核,就存在诸多问题。我国当前对高校(领导)的绩效考核,主要由行政部门主导,而考核、评价的指标,主要是一些“显性”指标,具体包括学校发表的论文数、科研经费数、获得国家成果奖数、入选国家科研计划的拔尖人才数等,以前主要注重绝对数量,后来考虑到学校的办学规模(教师数量),引入人均论文、经费、成果等绩效概念,而为了获得更好的绩效评价,高校领导也就把指标任务下达给教师,要求每个教授每年要发表多少核心期刊(现在有的高校的要求是国际顶级期刊)论文,申请多少课题经费(甚至明确必须是纵向即来源于国家基金或政府部门的课题经费)。

  众所周知,在这样的绩效考核、评价推动下,我国高校近年来的科研取得十分突出的“成绩”,在国际期刊发表的论文,显著增加,而由于论文成果丰硕,北大、清华等高校已经在有的世界大学排行榜上跻身前50,可是,对于这样的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成果,国内舆论却并不满意,原因在于,过分重视论文发表数量的绩效考核,导致教师普遍重视科学研究,而忽视教学不说,还使科学研究也变得急功近利,很多教授为完成绩效考核指标,不断填课题申请表格、参加各种课题答辩,根本没有心思做学术研究和教学工作。

  这次发布的总体方案提出,“建立健全绩效评价机制,积极采用第三方评价,提高科学性和公信度”。这是一个重要转变,即要从以前由行政部门主导的对高校的评价,调整为专业机构评价,落实管办评分离。

  但要注意的是,如果第三方评价,不从专业角度,建立专业评价指标,还是采用以往的课题指标、论文指标和成果指标体系,高校的办学导向还是不会变,如果这种评价结果,还影响到国家对高校的拨款,那么,这次方案提到的“完善高水平科研支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将难以实现。毕竟,世界一流大学的根基是一流人才培养。在进行第三方评价时,要调整对高校的评价体系,要从重视结果,转变为重视过程,从重视数量,转变为重视质量,从重视科研,到科研与人才培养并重。(熊丙奇)

 

 

 



责任编辑:cprpu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

河北省企业风险防范促进会 版权所有 冀ICP备11028489号 公安备案13010202001484号
Copyright2000-2012 邮件:hebcpr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