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家网】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将于12日闭幕。会前引发舆论广泛猜测和讨论的中国改革纲领性文件即将面世,将如何绘就改革总路线图,各界都抱以期待。
对中国的企业家来讲,他们都有着很多期盼,并有望在三中全会得到真实有力地回应,企业家的作用才能得以充分发挥。让我们来看看柳传志、任志强、陈东升、董明珠、黄怒波、冯仑、李东生、史玉柱、李国庆等企业家对十八届三中全会有什么期待吧。

柳传志
柳传志:减少行政审批是最基本的
把民间投资用好对国家确实非常重要,在金融领域这一块,怎么能够鼓励好民间的投资,外资以及中国老百姓的民间储蓄,能够直接对中国的经济增长有帮助,希望能够有更好的政策。
第二,既然以消费为拉动,怎么能够让人民和老百姓富起来?钱有两个来路,一个就是政府现在做的,节约成本减少铺张浪费,另外一个就是关于农民土地确权的问题,这是一个消费的重大来源,土地明确就是人家农民的,这个钱政府就别替人家花了。这个时候,如果再有一个很好的引导,一个很好的措施,能够让这些资金用到正常的发展中去,还能解决这些人的就业问题。这时候对消费拉动会形成一个正向循环,也是我们所期盼的。
第三就是把创新作为驱动。创新驱动以前说来说去就是技术和经济本身结合不到一起,怎么样能够真的把技术研究单位和企业密切结合,这本身要有所突破。国庆期间,习主席与政治局到中关村开了一个学习会,我提了一条主要的意见,主要就是怎么样能够把科技创新以企业为主体,能够落实下来,让经济和科技能够真正结合,再好的创新要变成钱非要在企业里变不可,这个东西是一个机制问题,需要政府认真想办法。
减少行政审批是最基本的,很多东西按照市场规则根本就没有必要,会耽误很多时间,而且增加了很多行政权力,这些东西不仅要消耗税收,而且耽误事。我们投资投了很多钱,要做任何事情的时候,有过多的不必要的审批手续,这是非常典型的。
另外一个是用好财政收入,用好税收。不管怎么解释,中国的税收从企业税到个人所得税,在世界当中税负不算轻,但我觉得主要是钱没有用好,没有更好地支持到弱势群体这儿来。
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将会以市场化为基础,更加放宽市场的力量,这些东西都已经有了很多解读。但是在运作中,我相信会有很多困难,是不是真的能够克服好这些困难,我们不是完全没有担心。当年朱镕基政府在1993、1994年的时候,由于经济过热,金融放得过于宽松,决心要把银根收紧,收紧了以后很多企业倒闭,矛盾一度非常尖锐,当时政府就突破了那一关,为后来打下了基础。
责任编辑:cprp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