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规模的财政、信贷政策,是各国应对危机普遍采取的措施。从规律性的角度看,持续一段时间之后,必然会带来通货膨胀的压力,这需要密切关注。”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张晓强分析说。
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助理何帆认为,在全球范围内还没有看到通胀的苗头,现在流动性比过去多。但令人担心的是,这么多钱会不会导致新兴市场资产价格的泡沫?同时,大量流入到新兴市场的热钱,一旦世界经济政策有变就可能迅速流出,“大进大出”有可能产生类似于东亚金融危机那样的风险。
备受关注的不仅是通货膨胀压力和资产价格泡沫,对于一些国家来说,大规模的经济刺激计划也引发了一些忧虑。
“美国其实遇到了很大的挑战。现在,最大问题是财政赤字的数量非常大。在未来几年,必须把财政赤字降下来。” 美国财政部驻中国经济金融特使杜大伟在论坛上说。
据分析,美国2009财年赤字将达1.58万亿美元,相当于其当年GDP的11.2%。欧洲很多国家的赤字水平也不低,早已超出欧盟《稳定与增长公约》提出的3%的上限。巨额的财政赤字及不断增加的债务负担,有可能抑制这些国家的经济增长。
“让人担心的是经济刺激计划及其方案,意味着带来更多的财政赤字;此外,更加宽松的货币政策将会带来更多的通货膨胀。”埃及投资部部长马哈萨德·穆希·丁呼吁说。
大博弈:是“继续刺激”还是“适度调整”?
“以前没有看到过一年出台这样大规模的刺激政策,以后也肯定会看到这样的刺激计划怎么退出。”摩根士丹利亚洲有限公司主席史蒂芬·罗奇在本次论坛上提出,必须要有明确的时间表,确定采取什么样的合适的退出策略。
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副秘书长杰弗瑞·利普曼则表示,讨论政府何时退出刺激政策绝对不是时候,“反而我认为现在各国特别需要继续推动经济刺激计划”。
有人建议讨论“退出”,有人建议继续刺激计划,不同的观点在本次论坛互相碰撞。事实上,早在今年第二季度,世界经济刚出现复苏的迹象,针对大规模刺激计划带来的各种风险和问题,有关刺激计划是否“退出”的争议就开始了。
“退出是一个敏感的问题。”新加坡国务资政吴作栋说,如果过早退出经济刺激计划,对初露曙光的经济复苏来说是个打击。但是,如果不退出,可能面临通胀或者其他新问题。因此,何时退出仍是一个问题。
9月初,二十国集团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似乎为这一争论找到了共识。会议同意,各国继续采取措施刺激经济以保证全球经济的持久复苏和增长,并在经济复苏得到坚实确定以后以透明和可靠的进程退出大规模经济刺激计划。
中国社科院副院长李扬认为,当前经济下滑趋势是止住了,但可能会在比较低的水平上维持一段时间。所谓“退出政策”现在还为时过早。
大连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表示:各个国家振兴经济的政策在完全复苏之前,不要着急退出,也不要全球采取一致行动,各个国家应根据自己的情况决定退出的时机。
“中国以明智的方式而不是可能导致房地产价格泡沫或通胀的方式刺激内需,这很重要。”吴作栋认为,中国应该调整结构,不能过度依赖出口,要更加注重以内需特别是最终消费拉动经济增长。
史蒂芬·罗奇建议,中国应该把更多的资金用于扩大国内消费,增加用于解决医疗、社会保障以及就业等问题的开支。(执笔记者周英峰,参与采写记者郑晓奕、柳丝、刘轶芳、蔡拥军)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