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外汇管理局表示,近年来,我国国际收支持续“双顺差”,加之国际金融危机后,国际流动性泛滥,外汇净流入规模较大,导致我国外汇储备不断积累。目前,我国积极支持居民持汇用汇,经常项目已实现完全可兑换,居民用于货物贸易、服务贸易等经常项目用途的购付汇需求已得到充分满足,资本项目下除对一些风险较大的国际收支交易存在部分管制外,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企业和个人通过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QDII)投资海外资本市场等渠道均无政策障碍。但是,由于人民币存在升值预期等因素,目前,企业和个人结汇意愿较为强烈,普遍不愿意持有和保留外汇。也就是说,目前“藏汇于民”的障碍不在于政策,而在于涉汇主体的持汇意愿。
此前,外汇局公开表示“人民币升值不会导致外汇储备损失”,并从账面损益等角度进行了解释。尽管如此,仍有观点认为,人民币升值使外汇储备的价值缩水。
对此,国家外汇管理局称,人民币升值不会直接导致外汇储备损失。外汇储备是外汇资产,以美元作为记账货币。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变动,导致了外汇储备折算成人民币的账面价值变动,并不是实际损益,也不直接影响外汇储备的对外实际购买力,而只是用人民币还是美元作为报告货币所导致的账面差别。只有在将外汇储备调回并兑换回人民币的情况下,才会发生汇兑方面的实际变化。目前我国外汇储备没有大规模调回的需要。
“我们还可举个反例,如果说人民币升值会导致外汇储备损失,那么,人民币贬值则可以导致外汇储备获益。按此逻辑,则可以通过让人民币不断贬值来提高外汇储备收益,乃至增加社会财富。但事实上,人民币贬值不会增加外汇储备收益,更不可能增加社会财富。”国家外汇管理局的有关人士指出。
国家外汇管理局还表示,黄金、白银等贵金属和石油、铁矿石等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较大、市场容量相对有限、交易和收储成本较高。外汇储备投资组合中已包含与之相关的投资。国内另有专门的机构已经在从事大宗商品收储等相关工作,与外汇储备投资形成互补,共同维护国家整体利益。另外,我国居民和企业对黄金、石油等的消费量非常大,外汇储备直接大规模投资于这些领域,可能会推升其市场价格,反而不利于我国居民消费和经济发展。(记者董伟)
责任编辑:cprp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