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改委昨发通知加强居民生活必需品价格监管 防集中提价 抑通胀苗头
一个月内,国家发改委三度发文就价格问题表态。
发改委表示,要严控“以成本为由”上涨水价,不得在国庆前集中上涨门票,严查食品、液化气、交通、停车等服务价格。
昨天,国家发改委发出通知要求加强“居民生活必需品”价格监管,强调当前价格总水平不会出现全面、持续、大幅上涨,全国各级价格管理部门要避免出现集中提价、提价幅度过大现象。
发改委表示,最近一段时间少数商品价格有所上涨,与信贷高速增长、股市房市价格迅速回升等因素相互叠加,社会通胀预期有所增强。不过我国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基本平衡,粮食储备充足,消费品市场竞争充分,当前价格总水平不会出现全面、持续、大幅上涨。
通知中要求各级价格主管部门加强价格监测预警,要审慎出台调价方案,尤其要避免出现集中提价、提价幅度过大的现象。
具体的商品价格目录,国家发改委也一一列出,包括严格控制以补偿供水成本为由集中上调自来水价格,在“十一”假期开展多种形式的游览参观点门票价格优惠、减免措施,不得在国庆节前集中上调门票价格。此外,要对低收入群体实行价格优惠。重点开展食品、液化气、游览参观点门票、交通运输、停车收费等商品价格的监管。
否认肉蛋价格上涨将导致通胀
发改委在网站上发表文章表示,有媒体称“猪肉鸡蛋价格近期持续上涨,或成新一轮通胀诱因”,就此,国家发展改革委价格司有关负责人指出,肉蛋价格上涨是正常的恢复性上涨,不会导致通货膨胀。当前猪肉和鸡蛋价格上涨属于正常的恢复性上升和季节性波动。比如,今年前几个月,我国生猪和猪肉价格连续出现下降,6月初,国家启动了政府冻肉储备的收储措施,有效抑制了猪价过度下跌的势头。鸡蛋价格上涨是正常的季节性波动。每年7、8月份产蛋量下降,而中秋节将至,鸡蛋需求增加较多,鸡蛋价格一般都在全年较高水平。
发改委强调,近期猪肉和鸡蛋价格上涨不会导致通货膨胀。
发改委通知要点
■ 要防止出现敏感时期、重点地区、重要品种的结构性短缺,确保市场供应和价格的基本稳定。
■ 要审慎出台调价方案,努力稳定重要商品价格,尤其要避免出现集中提价、提价幅度过大、增加群众负担的现象。
■ 调整自来水价格的重点是解决在价内足额征收污水处理费和水资源费问题,严格控制以补偿供水成本为由集中上调自来水价格。
全国食用农产品价格继续小幅上涨
据商务部最新监测,上周(8月17日至23日),全国36个大中城市重点监测的食用农产品价格比前一周上涨0.4%。肉类价格继续小幅上涨。猪肉、牛肉、羊肉批发价格分别上涨1.3%、0.3%和0.2%。禽、蛋价格双双上涨。鸡蛋、白条鸡零售价格分别上涨1.1%和0.2%。
调油价将更慎重 资源调价态度谨慎
发改委要求依法查处囤积液化气,哄抬液化气价格,以及价格欺诈、价格串通、捏造散布涨价信息等违法行为。
事实上,近期已有多个资源产品、生活资料价格出现波动。8月份开始,先是全国液化气半个月上涨一千元,多个城市液化气零售价上调,多个城市酝酿上调水价,而近两天,根据成品油定价机制,成品油又到了调价的“时间之窗”,成品油涨价成为全国热议话题。
广东油气商会专家昨天告诉记者,按国家发改委通知的最新精神,尽管成品油价格调整不在“居民生活必需品范围之内”,但综合近期多个资源产品的大幅波动和总体物价形势,国家发改委也有可能推迟调整油价,“既然提到了要慎重出台调价方案,避免出现集中提价,国家发改委对这两天再上涨油价应该会更加慎重”,该专家表示,毕竟防止通胀预期更重要。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