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促进会动态 | 理事展示 | 大型专题 | 活动展示 | 独家访谈 | 入会指南 | 企业家心语 | 宏观阅读 | 专家论道 | 经济新闻 | 环渤海财经
    在现实生活中,你和谁在一起的确很重要,甚至能改变你生活的轨迹,决定你的人生成...[详细]
与狼成狼,与猪成猪!
    中国是一个爱吃的国家,很多事情都是在酒桌上谈成的,很多怨恨也是在酒桌上产生的...[详细]
请客吃饭,不懂这些等于白请!
    你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人,他们也许貌不惊人,也许才不出众,却在无形中有着一股别样...[详细]
让人舒服,是顶级的人格魅力
    从古至今,鸡蛋始终都是人们餐桌上的常客,几乎每天都离不开它。不过,虽然吃了好...[详细]
早晨吃鸡蛋对身体是好还是坏?万万没想到!
    一个不懂得为亲人让步,为朋友让步,为爱人让步,合作伙伴让步的人,是缺乏胸襟的...[详细]
让步
 
中国在世界人才大战中失败了吗?
来源:经济参考报 更新时间:2009/8/19 9:29:59   
>> 相关新闻链接
·把顾客当羔羊宰不会有好果子吃 ·金融危机里,顾客要买什么?
·“年轻化”传播的陷阱 ·美国将增发通胀保值债券 中国面临“热钱”风险
·林景新:长虹患上发展焦躁症 ·跨国公司集体堕落:商业贿赂是中国市场潜规则?
·都是“通胀”惹的祸 ·警惕提税的成本转嫁效应
·保市场 保份额——我国应对危机稳定外需综述 ·雷曼兄弟垮台内幕

    网友:市场经济下人才不再有国家属性

    什么是人才流失?“渤海星火”在人民网强国论坛上说,人才流动与人才流失虽一字之差,意义却大相径庭。人才流动犹如人体的新陈代谢、血液循环,有助于保持肌体的活力,有助于人才资源的优化配置,是单位建设、国家发展的需要,更是人才最终得以科学合理配置的重要途径。而人才流失则是人才资源的浪费,贻害国家。

    网友“点了你的死穴”认为,市场经济环境下,人才不再有国家属性,只有资本属性,所谓的流失也是非常正常的事!只是成才的过程需要消耗大量的属地公共资源!中国是人口大国,“流失”到国外的“人才”仍是小数,大队人马还是在为本国建设而付出努力和青春。

    网友“潍水滔滔”认为,我国不是没有人才,而是人才济济,只是没被理解,没被认识,没被发现而已!要想从现实中挖掘出真正的人才,必须有一定的胆识和勇气,就这个意义上讲,能够发现人才的人,本身就应该是人才。

    有网友指出,其实不光我国的学生大量出国学习,近年来,从日韩等邻国来中国留学的学生人数也在猛增,在北京白颐路上数所著名的高校在近几年都盖起专门给留学生住的宿舍楼。在全球化的今天,自由、共享、零“时差”已经成为整个时代的代名词,人才的属性也将有新的理解才行。

    网友“道纪子”认为,“精英滞留海外”是一种陈词滥调,这种论调曾经在20年前流行过,并阻碍了我国的对外留学交往,近期却又被媒体、舆论拿出来炒作。

    他说,精英滞留海外并非是他们不爱国,而是回国无用武之地。如今留学生回国大约从事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公务员,这方面有多少机会不清楚。二是科研领域。在国外搞的科研有时与国内差异较大,接不上口,回国要另起炉灶没有意义。三是到企业工作。如今国内企业都在民营化,而且企业环境差距较大,同样是为别人打工,为老外打工与为国内老板打工有什么区别?

    不能简单说是中国人才损失

    也有媒体力求从更长远的角度分析人才流失问题。《世界日报》社论认为,简单从人才流失的角度来看这个问题,失之偏颇,如果从美国和西方抢夺中国人才的角度看问题,那就问题更大。

    不少网民指出,确实,改革开放以后,中国人才外流的现象有增无减,不单是留学生的问题,许多教授、总工程师级别的人才,也纷纷移民海外,年龄大一点的,目的是为了下一代。

    这些移民牺牲自己,成就下一代,显然认为外部世界,尤其是发达西方国家的教育水平,对未来人生的可能性追求、前景都要好很多。

    由此可见,改革开放30年,中国的经济大幅增长,但是,整个教育的环境,尤其是教学质量和科研环境,几乎没有实质性的进步,再加上社会“崇洋媚外”的大氛围,也没有任何改变,大量留学生的出去,就理所当然了。

    更严重的是,中国政府的主要官员,还有大企业的老板,他们大部分人也都把孩子送到国外留学,就更带动了留学的风潮。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中国百万留学生走向海外,并不能简单归纳为是人才流失,是中国的损失。相反,中国在其中是得到很大的利益。

    首先,数以万计的留学生出国,减少了中国大学招生的压力,高等院校的资源可以让更多的中国学子使用,百万学生留学,国内就可以多招百万大学生。

    其次,海外留学生在西方名校读书,学成后部分回国,就可以发挥中国大学教育无法做到的知识能量。

    第三,即使留学生滞留不归,对中国也没有坏作用,改革开放的历史证明,海外华人学者、企业家对中国的贡献相当大,对中国与世界的接轨也起了关键性的作用。

    第四,海外华人社群的壮大,华人参政的积极化,对居住国与中国的关系,对中国文化的传播,对中国正面形象的确立,都有无法低估的作用。骆家辉、朱棣文、杨振宁、邱成桐等华人,都是很好的例子。



责任编辑:cprpw
上一页 [1] [2]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

河北省企业风险防范促进会 版权所有 冀ICP备11028489号 公安备案13010202001484号
Copyright2000-2012 邮件:hebcpr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