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网:产业快速发展需要充足的行业内高层次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新余市是如何解决这一人才瓶颈的?
魏旋君:人才是第一资源。新余制定了人才培养“十年计划”, 以人才引领产业,产业聚集人才,着力做好培育、共享、引进三篇文章。
一是利用优势培育人才。新余职业教育发达,被教育部誉为“新余现象”,拥有各级各类职业教育机构47个,其中职业院校32所,在校学生10万人。新余学院成立了国内首个太阳能科学与工程系,并开设了四个光伏专业。组建了国内首个太阳能职业技术学院,并在多所民办职业院校开设了光伏专业等新能源专业。
二是开展协作共享人才。通过大力推进产学研一体化,先后与上海交大、武汉大学、中南大学等国内外知名学府、科研机构以及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上海太阳能学会等相关行业协会展开合作,聘请了“世界太阳能之父”澳大利亚马丁·格林教授等为市政府顾问,借助了大批人才资源。
三是营造环境引进人才。为建设一支引得进、留得住、用得上的高层次人才队伍,市政府设立了新能源产业发展专项资金5000万元人民币,其中每年安排200万元用于新能源产业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对高学历、高职称等高端人才,给予一定的科研项目补助经费,并在住房、社保、家属就业、子女就读等方面给予一定的补贴和照顾。
经济观察网:新能源产业的发展过程中,政府的作用体现在哪里?
魏旋君:新余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靠的是政府推动、市场带动,其各级各部门的支持,对新余新能源产业超常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首先是制定规划,确立了以新能源产业为支柱产业的发展战略。以光伏产业作为新能源经济的突破口,逐步延伸到动力与储能电池、风电、节能减排设备制造等新能源经济板块。通过政策驱动、招商引资拉动、各行各业联动等形式,全力做强做大新能源产业。
此外,通过培育龙头带动发展。全力支持龙头企业,比如为全力支持赛维LDK做强做大,坚持特事特办、急事急办、好事快办,切实帮助赛维解决各种问题。赛维LDK的扩建征用了大量的土地,在土地征用过程中,涉及到农田、拆迁、补偿、安置等敏感繁杂的事情,市里全部包办下来,用最快的速度为企业建设铺平道路,曾经在20多天内就推平了用于赛维厂区建设的两座山头。
经济观察网:新余的光伏产业在国内已有一定的先发优势,下一步的发展目标是什么,有哪些措施?
魏旋君:我们的目标有三个,一是要打造太阳能光伏产业的生产基地,二是要打造太阳能光伏产业的研发基地,三是要打造太阳能光伏产品应用的示范基地。
我们提出到2012年,全市达4万吨以上高纯硅料、7000兆瓦硅片、7000兆瓦太阳能电池、5000兆瓦太阳能组件的产能,主营业务收入可超过1000亿元。
此外,我们还将有打造太阳能光伏产业研发基地的目标,在引进太阳能光伏产业的研发机构的同时,在抓好国家硅材料及光伏应用产业化基地建设的基础上,加快筹建国家光伏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国家太阳能发电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形成太阳能光伏产业产学研一体化的发展格局。
目前,总量31.6兆瓦的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项目已获江西省发改委核准批复,已完成赛维大道太阳能路灯,赛维2兆瓦、新余学院2兆瓦、天能电力500千瓦太阳能屋顶发电等光电示范工程建设。同时,还有一批城区干道和公园太阳能照明改造项目正在开工建设。(记者 于华鹏)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