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家电连锁企业
能否化解风险?
近年来很多中国的制造企业试图通过国际并购等方式来进入国外品牌把控的欧美市场,以及巴西、印度、俄罗斯等新兴市场。业内人士认为,在欧美市场沃尔玛、家乐福、百思买等超级商业巨头将主动权牢牢掌控,在日本市场在山田电机、淀桥相机等本土商业连锁和商业巨头的把控下,三星、诺基亚等强势品牌尚且开拓国际市场举步艰难,更何况中国品牌的小露锋芒。
所幸,在苏宁电器等强势本土连锁的震慑下,百思买等外资电器连锁在中国市场的拓展都非常谨慎,甚至有些“水土不服”,百思买过去6年仅仅开出了7家门店,其控股的五星电器至今依然是华东区域的区域性电器连锁,而山田电机未来三年的计划也只是开5家门店。
然而,此前20年中国家电连锁企业发展并不畅通无阻,不仅仅是因为行业竞争环境还不十分完美,更主要的是因为中国的现代商业和服务流通业的发展滞后,这一问题不仅让苏宁等全国性电器连锁的进一步发展遇到了瓶颈,而且已经开始影响到制造业的发展。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会长郭戈平表示,“现代商业和流通业一直被看作是国民经济的命脉,其发达与否与国家的经济地位和发达程度息息相关,然而在我国改革开放的前20年,工业等第二产业一直被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得到了充分的投资和政策扶持,但是商业与现代流通业的局面则一直没有打开,从整个国民经济来看,本土的现代商业和流通业一直处于相对短板的局面。”
而从中国市场来看,分散的渠道,缺乏超级商业终端品牌都让三星 、索尼等外资品牌在中国畅通无阻,过去几年国外的一些零售巨头也试图通过并购等方式来进入中国市场,沃尔玛、家乐福早已在超市领域占据了地位,而百安居、欧倍德等在家居市场完成跨区域布局,在这些领域中国本土商业品牌处于劣势,唯一保持优势的就是电器连锁领域,虽然百思买等外资巨头也开始进入这一市场,但是不意味着家电连锁企业可以忘记居安思危。
业内资深家电专家指出,我国家电产品生产产能的过剩现实,家电企业在产品利润已经十分微薄的同时还得切出一大块给家电连锁业,这本身就潜伏着危机。连锁超市这种零售业态并不完全适合家电连锁业,开辟更多模式才能为家电产品走入国人家门提供出路。然而,事实说明外资杀入中国家电市场的道路不会一帆风顺,山田电机等外资巨头在中国商业销售市场上扩展,仍受模式和政策限制,国内家电连锁企业强力整合,发挥壁垒优势,拓展竞争实力,仍有能力斩断外资此次强势入侵的“抢市梦”。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