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11月份PMI指数中进出口分指数的分析显示,进口指数出现回落,下降到50.6%,比上月回落2.2个百分点。新出口订单指数小幅上升,达到53.2%,比上月略升0.6个百分点。比较而言,数据显示出口较进口更为乐观,预示着短期内贸易顺差将进一步加大。笔者据此估计,11月份出口同比增长将为21.5%,进口同比增长将为22.5%,当月贸易顺差将达220亿美元,较高的贸易顺差会促进人民币加快升值,今年年末人民币兑美元将升值至6.5水平。
针对11月份中国PMI数据显示的当前中国经济形势,笔者认为,中国应当积极应对当前通胀压力。因为,2007年至2008年,为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胀,当时宏观政策组合基调转为“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为此,央行曾15次上调提高存款准备金率、6次提高存贷款利息率,试图收缩流动性。与此同时,为应对物价节节攀高的局面,国家也采取了增加供给、完善对低收入群众补助等调控措施。
从目前来看,中国已经采取了应对通胀的积极政策措施。今年以来,央行已经五次上调了存款准备金率、实施了一次加息。另外,国务院也采取了稳定消费价格的16项措施,加上各部委和地方政府联合干预,遏制物价上涨的管控力度实属罕见。
在笔者看来,正是由于当前中国应对通胀压力的措施十分积极,对防止物价持续上涨起到了一定的缓解作用。但是,鉴于目前存款准备金率已达18%,进一步上调空间已十分有限。同时,尽管行政干预短期内能缓解物价上涨压力,但因目前负利率存在时间过长,居民储蓄遭受较大损失,仅靠行政干预手段难于稳定长期物价,国家应当适时采取加息手段才能有效解决通胀压力。据此,笔者估计,近期央行将可能再次祭出加息武器。可以预期的是,中国的加息周期已经启动,预计明年年末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将有望上调超过200个基点,直至负利率现象消失。(作者 沈建光 作者系瑞穗证券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经济学博士)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