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石油则称,公司11月日加工原油达到创历史纪录的40万吨以上,“目前,中石油日产柴油比10月日增产1万吨。12月,公司将继续保持满负荷生产”。
地方部门也展开了行动。据报道,中石化从近日起到11月30日每天向中石油新疆销售分公司供应1100吨柴油,合计2万吨;福建联合石化有限公司11月以来则已进口80余万吨原油,全力应对“油荒”。此外,南昌铁路局等其他相关部门正积极为柴油运输让道。
倒挂仍严重
尽管供应增加,批发价小幅下滑,但截至11月18日,全国柴油批发均价为每吨8128元,仍比全国最高零售均价高出600元/吨左右,批零倒挂现象依然严重。
对此,易贸资讯分析称,“进入12月后,传统上,柴油的需求相比10月和11月有所下降,特别是1月和2月更是柴油需求的传统淡季。而石油巨头相继出台政策,刺激炼厂加工柴油积极性,加上进口资源的救市,国内各地主营后期到货兑现率预计会有明显提高,相信供需矛盾会随着时间推移而逐渐缓解。”
易贸资讯同时表示,“由于中石油和中石化首先需要补充其库存至正常水平,我们预计供应偏紧或将维持一段较长的时间。市场资源宽松可能仍要到12月底或明年初。”
“荒”的是机制
中石化和中石油的相关举措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油荒现象,但市场人士对于中石化和中石油两大石化巨头的拷问并未停息。曾有消息称,“石化双雄被疑坐庄操控柴油荒”;还有媒体表示,“两大巨头曾不惜低价加大出口去库存”。
根据相关部门统计,2009年我国成品油实际过剩产能近600万吨;到2015年,过剩产能或达2.2亿吨。海关最近公布数据也显示,我国2010年1月至10月成品油出口量同比增19.8%至2290万吨,其中10月出口量为188万吨。这些“刺眼”的数据与蔓延全国的“柴油荒”形成了鲜明对比。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