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机遇期和矛盾凸显期并存,是中国当今所处历史阶段的鲜明特征。缓解矛盾与冲突,拥抱机遇和发展,都需要继续推进改革。因此,尽管走过了30多年的辉煌历程,中国改革的使命仍远未结束,更艰巨的任务还在前头。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面对纷繁复杂的国内国际局势,中国的经济和社会能否成功转型,中国能否顺利进入新一轮高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十二五”,将是中国改革的一次大考。
改革需要啃掉“硬骨头”
过去30多年,中国改革走的是一条“先易后难”的路子,这有利于减少阻力,增加成功系数。但也必须看到,这种选择的另一面,就是改革中暂时回避的一些矛盾,会逐渐积累并发展成重重障碍。原红旗出版社副总编辑黄苇町认为,目前,中国改革“肉已经吃完,剩下的都是骨头,而且是最难啃的硬骨头”。“啃骨头”确有风险,但如果不啃掉这些骨头,听任问题积累,将来的代价会更大。
改革有三条主线:以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的经济体制改革;以公共需求变化为主线的社会体制改革;以政府转型为主线的行政体制改革。这三条主线必须同时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的“单兵突进”已经变得不可能,很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的问题和矛盾都集中在政府转型上,很多酝酿已久的改革都到了必须推进的时候。
突破体制之困,是现阶段发展面临的最大障碍。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彭森表示,当前,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滞后,是由多方面因素造成的,但最大的症结在于体制机制制约。如果没有体制上的重大突破,就难以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性转变。
社会层面的阻力加大、动力减弱使改革进一步推进难度增大。民盟中央经济委员会主任、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郑功成认为,当前改革阻力有三:
一是利益失衡格局已经形成,既得利益者不可能自动放弃在财富分配格局中的优势地位;
二是路径依赖(制度变迁有类似于物理学中的惯性)本身也是阻力,很多政策实行几十年了,一下子矫正过来很难;
三是政策分割、部门分割、地区分割构成无形阻力,实践中产生摩擦而带来的抵消作用不容忽视。
如何确保改革的公正性,是进一步推进改革亟须回答的问题,要警惕既得利益集团横亘改革之路,成为发展的绊脚石。当前一些既得利益集团只为个人和小集团谋利,而不在意国家和人民的整体利益,导致大量“竭泽而渔”的短期行为发生,造成耕地锐减、环境污染、资源流失、矿难频发等大量恶果。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