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如此,中国去年还是制定了2020年单位GDP碳强度下降40%-45%的目标。正参加天津气候谈判的玻利维亚驻联合国大使巴勃罗·索隆6日告诉记者,他曾询问许多发达国家代表对此目标的看法,“你们反对这个目标吗?还要中国做得更多吗?他们中的许多人都告诉我,‘不,已经很好’。但我却听到许多人抱怨美国减排目标太低(减排4%)”。
来自发达国家的舆论,将其他国家的减排态度、行动和中国的“动真格”对比,也看到了差距。比如,《纽约时报》专栏作家、《世界是平的》一书作者托马斯·弗里德曼最近写道:美国共和党人把气候变化看作“JOKE(笑话)”,而中国人则把它看作“JOBS(工作)”。
事实上,正是由于美国等一些发达国家减排力度严重不足,成为气候谈判的最大障碍,才使目前气候谈判步履维艰。这些国家应该看到中国等发展中国家为应对气候变化所付出的巨大努力,在失衡的应对气候变化天平上加上、加重自己的减排砝码,并兑现资金支持等承诺,也做到“动真格”。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