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专项及科技创新的实施,使企业真正成为创新研发的主体。作为行业带头企业,技改投入要向国家需求方向集中,以为国民经济重点行业发展提供关键的基础装备为己任。”“北一”总工程师刘宇凌对新华社记者说。
在科技之光的照耀下,这个1949年建立、与新中国同龄的老厂子在创新中转型蜕变,重新焕发着青春。
德国颇具声誉的贝塔斯曼基金会在一份题为《中国企业在德国——机会与挑战》调研报告中,讲述了“北一”成功并购瓦德里希·科堡公司,从“客户”到“兄弟”,进而变身“老板”的故事,盛赞“新东家”具有跨国经营和整体协作的新竞争优势。
“北一”的成功只是中国数控机床行业“起飞”的一个缩影。放眼全国,有机床行业“新十八罗汉”之称的济南二机床集团、江苏新瑞机械有限公司等企业也都积极承担重大专项课题,拓展自主创新实力。
严峻挑战下的奋起直追
本世纪,高速发展的经济使中国连续多年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机床消费国和进口国。2009年,在中央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一揽子计划的推动下,我国机床行业逆势增长,首次成为世界机床第一制造大国。全年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4014亿元。
然而,“大”不等于“强”。我国机床行业一段时间以来,一直面临自主开发能力薄弱、专业化的配套体系尚未形成、功能部件发展滞后、产品自动化水平低以及可靠性精度保持性差等诸多挑战。
“十一五”期间,数控机床产业的发展目标及突破重点早已明确:发展大型、精密、高速数控装备和数控系统及功能部件,改变我国大型、高精度数控机床大部分依赖进口的现状。
为尽快扭转“大而不强”的局面,更好地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需要,“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2008年被列入《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确定的16个重大专项之一,肩负起重点开发研制航空航天、船舶、汽车制造、发电设备等需要的高档数控机床,满足国内主要行业需求的使命。
国家发改委产业协调司司长陈斌号召大力支持自主研发新品,鼓励机床行业要率先使用自主研发的新产品。“‘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科技重大专项来之不易,是提升机床行业整体水平的重要机遇。”他说。
实际上,数控机床专项不仅是一般含义上的科研工程,更是一项国家层面的系统工程。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