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业内人士指出,政府应考虑设立专门的政府公共机构,政府将补贴金直接发放到该机构,消费者凭相关的个人资料和购车的相关证明直接到该部门领取补贴。
GEF中国节能促进项目办公室执行主任王树茂对记者表示,补贴划拨给生产企业本身是没有问题的,企业可以利用政府划拨的钱研究相关技术、扩大宣传,从最终结果来看,消费者也是受益者,但问题的关键是补贴要落到实处。
中投顾问高级研究员李胜茂告诉记者,其实国家将补贴划拨给谁都一样,只要生产企业最终将补贴落实到消费者手中。相比之下,企业申领补贴比较简单,个人去申领在程序、精力上花费都大。
新能源汽车补贴也有类似的争论情况。日前,财政部、科技部、工信部、国家发改委联合出台《关于开展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的通知》,对于“插电式电动车”与“纯电动车”,国家最高给予补贴6万元。8月19日,杭州出台新能源车试点方案,将补贴提升到12.3万。补贴亦是国家划拨给生产企业,消费者间接受益。由于新能源车尚处于起步阶段,再加上车企技术研发资金的短缺,目前大部分专家都支持将补贴划拨给汽车生产企业。
亟需建立监督机制
李胜茂对记者表示,在具体的操作层面上,《“节能产品惠民工程”节能汽车(1.6升及以下乘用车)推广实施细则》并没有给出详细的监管规定以及操作流程,这无疑给部分不法商家留下足够大的操作空间。针对销售商把国家补贴与平时促销混淆起来的问题,李胜茂指出其原因有二:一是销售商与生产车企之间的关系不是很紧密,销售商在向车企领补助的时候存在问题,部分车企给经销商的补贴不全,经销商要自己垫付一部分,经销商不愿承担这种风险,于是将其转嫁给消费者;二是各经销商的经销风格不一样,部分销售商认为入选车质量过关,所以应该提价,还有部分经销商则是希望借助补助从中多挣一笔。
对于现实中的这种情况,很多消费者都产生疑惑:“怎样确定补贴执行到位、并让消费者受益了呢?”有业内人士早在补贴下来之前就曾提醒过:“钱是国家给车企再转给消费者,这将可能引发企业透过变通手法,赚取部分‘差价’,相关部门应予以重视。”
相关分析人士亦指出:“节能汽车的3000元补贴免不了会出现部分汽车厂商借节能汽车牌玩价格游戏的可能,因此需要决策层加以规范,才能真正起到作用。”
王树茂对记者表示:“目前国家的补贴政策执行缺少监督机制。国家首先应该加强监督,政府可以委托权威性的机构进行监控,车企发放补贴给经销商、经销商发放补贴给消费者等环节都需要调查执行补贴的情况;其次,政府要出台相关处罚政策,加大惩处力度;最后,消费者应该事先了解清楚哪些车是节能车,并在购买时主动询问。同时,消费者在和销售员议价时,应特别注意问清经销商的优惠幅度是多少,该优惠金额是否包含国家的3000元补贴。消费者对补贴的关注对于经销商来说也是一种隐形监督。”相关调查显示,目前只有44%的消费者在购车时知道购买节能车有政策优惠,而知道具体优惠车型的不足32%。
根据凤凰网的《节能车补贴落实市场调查》数据显示,在“如何看待节能车3000元国家补贴政策”调查中,民众对于“补贴政策虽好,但落实与监管才是关键”的支持率最高,为34.7%。
责任编辑:cprp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