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促进会动态 | 理事展示 | 大型专题 | 活动展示 | 独家访谈 | 入会指南 | 企业家心语 | 宏观阅读 | 专家论道 | 经济新闻 | 环渤海财经
    在现实生活中,你和谁在一起的确很重要,甚至能改变你生活的轨迹,决定你的人生成...[详细]
与狼成狼,与猪成猪!
    中国是一个爱吃的国家,很多事情都是在酒桌上谈成的,很多怨恨也是在酒桌上产生的...[详细]
请客吃饭,不懂这些等于白请!
    你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人,他们也许貌不惊人,也许才不出众,却在无形中有着一股别样...[详细]
让人舒服,是顶级的人格魅力
    从古至今,鸡蛋始终都是人们餐桌上的常客,几乎每天都离不开它。不过,虽然吃了好...[详细]
早晨吃鸡蛋对身体是好还是坏?万万没想到!
    一个不懂得为亲人让步,为朋友让步,为爱人让步,合作伙伴让步的人,是缺乏胸襟的...[详细]
让步
 
周有光:中国模式是假的 太乐观不行
来源:中国企业家 更新时间:2010/8/4 15:06:20   
>> 相关新闻链接
·郎咸平:只有“重庆模式”才能拯救中国房地产 ·樊纲:中国"人口红利"还有两三成
·张维迎:政府干预扭曲了企业家的行为 ·专家称中国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收入水平系误读
·周其仁:把政府纳入市场经济体系中 ·郑永年:房地产不宜成为支柱产业
·专家:必须防止城市公用产品价格过快走高 ·学者称:此轮调控会让部分开发商破产出局
·李稻葵:加快收入分配改革是当务之急 ·付于武:中国迈向汽车强国面临三大挑战

  最近新加坡的李光耀发表了一篇很长的谈话,他说,中国发展得很快,但是要追上美国,至少要30年,而且这30年美国不是站着不动的。中国是在发展,但是太乐观不行。我觉得李光耀讲得对。

国际现代文化是没有一个国家能够拒绝的

  “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人们发现,“文化大革命”就是“大革文化命”,中国既不要西方文化,也不要苏联文化,也不要中国的传统文化,变成了一片没有文化的荒原。改革开放以后,许多人就呼吁重视中国的传统文化,弘扬华夏文化。这是一个好事情,可是怎么样弘扬呢?问题很复杂。因为弘扬有两条道路,一个是复古,一个是创新。我反对复古,我提倡创新。

  把人类文化分为东方和西方的“东西两分法”虽然流传很广,可是不符合客观事实。根据历史事实,有四种传统文化,亚洲有三种,东亚是中国文化,南亚是印度文化,西亚是伊斯兰文化。第四种是西欧文化,西欧文化传到美洲成为西方文化。就是西欧文化加上北美文化,代表是美国文化。东亚文化、南亚文化和西亚文化合称东方文化。东亚文化是东方文化的一个部分,不能代表全部东方文化。

  有人提出,不是四种是五种,还有一种俄罗斯(斯拉夫)文化,我不同意这个看法,为什么呢?我仔细做过对比,斯拉夫文化从数量来说是贫乏,从质量来看是落后,从历史来看是晚期。我还是坚持四种传统文化的看法。到了全球化时代,情况改变了,四种传统文化相互流通,相互学习,相互吸收,产生了没有地区差别的世界性文化。

  世界性文化就是“国际现代文化”。比如说马路上的汽车,你不能说汽车是西洋文化,这是国际现代文化。每个国家都自觉地或不自觉地生活在地区传统文化和国际现代文化之中,所以说,现代是“双文化”时代。国际现代文化是世界各国“共创、共有、共享”的公共文化,正在突飞猛进,覆盖全球。国际现代文化是没有一个国家能够拒绝的。我认为,任何国家,一方面要传承传统文化,一方面又要接受国际文化,国际文化是主流,传统文化不会消灭,传统文化都在改进。

  “国学”二字不通,没有一门学问叫“国学”,国民党时代已经有人写文章分析 “国学”两字的不合理,到现在还用“国学”,这是没有进步的表现。弘扬华夏文化是可以的,最重要是更新,不能够复古。华夏文化是一种传统文化,不能丢开国际现代文化来搞传统文化。传统文化是补充国际现代文化的,不是代替国际现代文化的,这一点要搞清楚。“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完全错误的。所谓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实际是“封建为体,枪炮为用”,完全失败了。

要用全球化的视角解读历史

  解放前写文章很少人提世界观,解放后,根据苏联习惯,许多文章都谈世界观。什么叫世界观呢?其实世界观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自然世界观,讲自然界的进化;另一部分是社会世界观,讲人类社会怎么发展,也可以说是人类社会的进化论。关于后者,苏联提出“五阶段发展论”,苏联瓦解以后,俄罗斯许多学者讲,社会主义在苏联没有成为现实,苏共是打倒一个统治阶级,自己变成一个统治阶级。原来40多个所谓的社会主义国家,现在只剩下6个。因此,苏联宣传的“五阶段发展论”是不合理的。

 



责任编辑:cprpu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

河北省企业风险防范促进会 版权所有 冀ICP备11028489号 公安备案13010202001484号
Copyright2000-2012 邮件:hebcpr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