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通网络建设加快,农村消费增速快于城市
今年以来,我国农村居民收入保持稳定,夏粮连续6年获得增产,农产品价格保持平稳,为扩大农村消费创造了有利条件。据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上半年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2733元,增长8.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1%;全国夏粮产量12335万吨,比上年增产260万吨,增长2.2%;上半年全国猪牛羊禽肉产量3580万吨,增长6.3%。
从促进农村消费来看,全面实施家电下乡政策,提升了农村消费结构。家电下乡补贴品种增加到9类共12种,同时提高部分下乡产品的最高限价,有效地推动了农村家用电器的普及率。据商务部统计,今年上半年累计销售家电下乡产品961万台,销售额达到162亿元,预计全年将拉动1500亿元农村消费。目前正在开展的汽车下乡和汽车、家电以旧换新活动,将进一步促进农村消费。
农村流通网络建设力度进一步加大,使农村消费环境得到有效改善。搞活流通是扩大消费的重要切入点,据商务部介绍,以“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双百市场工程”和“农超对接”为载体的农村流通网络建设取得了明显效果。2009年,全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将在新建、改建26万家农家店的基础上再增加15万家,全年将完成41万家农家店建设,到2010年将覆盖全国75%以上的乡镇和50%以上的行政村。此外,2009年将新建和改造农村商品配送中心1000个,在重点销区和产区再新建和改造200家农产品批发市场和400家农贸市场等。
一系列政策举措的加快实施,对促进农民增收、拉动农村消费发挥了积极作用。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上半年城市消费品零售额39833亿元,增长14.4%;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18878亿元,增长16.4%,农村消费增速快于城市,改变了我国农村消费增长持续慢于城市的格局。
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城镇消费平稳增长
随着服务体系建设和社会保障措施的不断完善,以及居民收入的增长,城镇消费保持了平稳增长的态势。据国家统计局公布,上半年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总收入9667元。其中,人均可支配收入8856元,同比增长9.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1.2%。收入的增长提升了居民消费信心。
从促进城镇消费来看,今年以来,我国城市家政服务网络体系建设步伐明显加快。2009年,全国将新建144个家政服务网络中心,到2010年将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为3亿多城乡居民服务的家政服务网络。通过这一工作,每年可带动上百万人就业,直接拉动家政服务消费。
“标准化菜市场示范工程”的实施,为城市社区提供了一批环境整洁、布局合理、价格公道、安全放心的消费场所;“早餐示范工程”的开展,不仅为消费者提供了更方便卫生的就餐环境,也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发展社区商业和居民服务业、培育和发展电子动漫等新的消费热点,在更大范围内促进了消费与就业。此外,各地积极组织各种购物促销活动,通过营造良好消费环境直接带动了消费增长。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上半年批发和零售业增长14.7%,住宿和餐饮业增长18.1%。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中,家具类零售额同比增长28.3%,汽车类增长18.1%。
商业环境不断改善,提升了居民消费积极性。今年以来,有关部门加大了市场监管力度,促进了安全消费。“放心菜”、“放心肉”、“放心酒”工程的实施,三绿工程的推进,有效改善了消费环境;积极落实商业与工业企业水电同价、方便刷卡消费、商业企业融资等扶持政策,改善了商业经营环境。同时,市场调控和管理进一步完善。今年,商务部等有关部门先后及时启动了中央储备糖和冻猪肉收储,猪肉批发价止跌反弹,7月6日到7月12日这周全国主要大中城市猪肉批发价格平均14.85元/公斤,较前一周上涨0.7%,自启动国产冻猪肉收储工作以来已连续5周回升,累计上涨6%。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