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促进会动态 | 理事展示 | 大型专题 | 活动展示 | 独家访谈 | 入会指南 | 企业家心语 | 宏观阅读 | 专家论道 | 经济新闻 | 环渤海财经
    在现实生活中,你和谁在一起的确很重要,甚至能改变你生活的轨迹,决定你的人生成...[详细]
与狼成狼,与猪成猪!
    中国是一个爱吃的国家,很多事情都是在酒桌上谈成的,很多怨恨也是在酒桌上产生的...[详细]
请客吃饭,不懂这些等于白请!
    你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人,他们也许貌不惊人,也许才不出众,却在无形中有着一股别样...[详细]
让人舒服,是顶级的人格魅力
    从古至今,鸡蛋始终都是人们餐桌上的常客,几乎每天都离不开它。不过,虽然吃了好...[详细]
早晨吃鸡蛋对身体是好还是坏?万万没想到!
    一个不懂得为亲人让步,为朋友让步,为爱人让步,合作伙伴让步的人,是缺乏胸襟的...[详细]
让步
 
一个普通村庄的完美蜕变
来源:石家庄日报 更新时间:2010/7/26 10:00:02   
>> 相关新闻链接
·11条小街巷9月底前“穿新衣” ·环城水系明年五一全线建成开放
·河北境内13条高速将“换名” ·石市将建农业产业观光园
·环城水系工程全面开工 ·石家庄市环城水系今日开建
·石家庄旅游:主打“都市”和“红色”牌  

   ——记赵县前大章乡南白庄社区发展之路

     本报记者 温 婕

  通讯员 王伟强 郝振华

  曾经的南白庄村,是赵县前大章乡一个普通的村庄。区位、交通、资源等方面优势甚微,农民经济收入主要依靠小麦、玉米两茬种植。

  在近几年的新农村建设中,这个普通村庄脱颖而出,村容村貌变美了,基础设施完善了,致富路子拓宽了,村民生活和谐了……从南白庄村到南白庄社区,不仅仅是一个称谓的变化,更是一场农村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变革。

  16个“民生项目”

  夯实新农村建设基础

  7月18日,在南白庄社区办公室,社区党支部书记张瑞林拉开抽屉,拿出厚厚的一摞“项目书”。“这几年,我们先后实施了16个项目,还有四五个项目正在谋划之中。南白庄社区能有今天的面貌,就是这一个个‘民生项目’累加的结果。”张瑞林说。

  农民做项目,件件关乎民生。《关于修建一街一环三路四延的立项申请》、《农村饮水安全项目申请书》、《村民中心立项申请》……每一份项目书都做得有模有样,一板一眼。

  原先的南白庄村有2030口人,2800亩耕地,基础条件差,集体收入几乎为零。怎样改变村子旧有面貌?村两委把目光盯在了党和政府的惠民政策上。“这几年党和政府惠农政策多,许多部门都有涉及三农的扶持资金,如果能争取到咱村就好了。”党支部书记张瑞林说。可也有人提出来,南白庄村在市里、县里不知名、不挂号,没有一项工作提得起来,凭什么去跟人家伸手要钱呀?面对这样的顾虑,他们没有犹豫退缩,而是坚定地迈出了试验的脚步。“上级的钱不是说句话就给的,咱把村里的事做成项目去争取资金,不是没有希望的。”

  就这样,在2005年南白庄村的第一份项目书——《关于修建一街一环三路四延的立项申请》试验性地出炉了。经过不懈努力争取,省交通厅下拨给南白庄“村村通”项目资金30万元。他们迅速组织施工,把村里3条主要街道,一条出村公路全面硬化,工程面积达12000平方米,彻底解决了村民出行难的问题。

  为解决村民长期饮用高氟水的问题,他们抓住国家实施“饮水安全工程”机会,2008年成功争取到“国家饮水安全项目”22万元专项资金,打了一眼520米深水井。并对全村自来水管道进行彻底改造,实施一户一表计量收费。不论早晚,村民只要拧开水龙头,就有安全、清洁的自来水流出来,乡亲们打心眼里感到高兴。

  这几年,南白庄村的“民生项目”没有断过档:实施农田林网项目,建设标准化生态农田2800亩,整修、绿化田间道路12条,种植树木10000多棵;实施电力“惠农工程”项目,安装农业变压器4台,埋设地下电缆4000多米;实施国家节水抗旱项目,新打灌溉机井13眼,铺设防渗管道22000米……这些项目涉及水、电、路、绿化、文化等多个方面,大大改变了南白庄的落后面貌。

  为传统农业

  注入“科技含量”

  南白庄村是一个传统的农业村,农民不愁吃喝却富不起来。要实现全村的共同富裕,还是要立足本地实际,深入挖掘农业增收潜力。

  一个偶然的机会,张瑞林在县种子公司了解到,承担小麦繁种、发展订单农业是一条好路子。但承担繁种任务却有着非常严格的要求,为保证种子纯度,要求同一品种实现成方连片的种植,从种到收各个环节都统一进行,这对于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农民来说可行吗?张瑞林拍着胸脯保证:“这事包在我们村干部身上!”

  2004年秋季,“小麦良种繁育基地”项目正式落户南白庄村。为保证全村农户实行统一品种、统一管理、统一浇水施肥、统一收打,村干部当上了农业科技推广员,他们到地头、进农户做动员工作,介绍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村委会成了名副其实的技术推广站。第二年,所打小麦全部由种子公司收购,每公斤收购价比市场价高出0.2元,加上每亩地获得的10元财政补贴,全村2800亩耕地年增收达30万元。

  在村干部的带动下,南白庄村农民采用新技术精耕细作,小麦、玉米均比过去明显增产。为让农民掌握新的农业技术,该村每年至少3次组织农民到先进地区观摩、学习先进技术。专家与农民之间形成良性互动,科学种植在南白庄村蔚然成风。

  几年来,南白庄村先后被确定为“国家级粮食高产创建万亩示范核心区”、“小麦、玉米高产创建示范村”、“两晚技术推广示范村”;统一配方施肥、“两晚”技术等种植新技术在这里落地并向全县示范推广;农业部副部长危朝安、省长陈全国、市长艾文礼等各级领导先后来到这里视察农业生产。南白庄村成了远近闻名的“农业明星村”。

  从农村到社区

  农民生活方式的变革

  2008年1月15日,南白庄社区正式挂牌成立。“过去叫农村,现在叫社区,这种变化不仅仅是换块牌子那么简单,更重要的是农民生活方式的变革。”张瑞林深有感触。

  利用农村闲置宅基地建设林荫型村民公园,是南白庄社区的创举,这一成功经验被赵县县委、县政府在全县推广。近年来,村里一些宅基地长期闲置,旧宅坍塌破败,影响了村容村貌和土地资源利用。2008年初,社区投入人力1900人次,资金3万多元,清理出空闲地3块,栽植法桐、桧柏、速生杨等苗木2100多株,建成3900平方米的林荫型村民公园,摸索出了一条改善农村环境的新路子。社区还成立了志愿者队伍对树木进行管护、浇水、修剪,使村民公园绿树成荫、生机盎然,成为村民茶余饭后纳凉休闲的好去处。

  为更好地服务村民,社区支部班子克服重重困难,投入资金56万元建成设施一流、功能齐全、服务广泛的社区居民服务中心,完善了包括农业科技信息服务站、医疗卫生服务站、关心下一代服务站、扶贫帮困服务站、法律服务站、文化活动服务站和两委办公室、党员活动室、图书阅览室、村民议事室在内的“六站四室”。进一个门,办多件事。在这里,村民可以享受到全方位的服务。

  同时,社区投资3.6万元,建成占地面积780平方米的文体休闲广场,安装了健身器材。有了活动场所,乡亲们自发组织了秧歌队和军乐队,在农忙之余,老老少少来到休闲广场上,敲的敲,扭的扭,文化生活愈发丰富多彩了。

  在投入硬件建设的同时,社区党支部着力营造文明村风,为建设新农村积蓄精神动力。社区建立健全了《街道卫生管理制度》、《安全饮水管理制度》、《路灯照明管理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用以约束村民摒弃旧有陋习,倡导文明新风。这些制度的实施在无形中改变着村民的生活:原来需要几天才能收齐的水费,现在一广播,半天就收齐了;家家户户门前堆放的垃圾不见了,定点存放,统一清理,村里环境变得整洁了;过去村民建房,长期在街道上存放建筑材料,影响通行,现在在规定时间内都能清理干净了。

  如今的南白庄村:团结和睦的多了,闹矛盾纠纷的少了;参加文体活动的多了,玩钱赌博的少了;勤俭节约的多了,铺张浪费的少了……南白庄人正以崭新的姿态走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道路上,向着美好的明天迈进。

 

 



责任编辑:cprpu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

河北省企业风险防范促进会 版权所有 冀ICP备11028489号 公安备案13010202001484号
Copyright2000-2012 邮件:hebcpr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