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样五:
“优惠”噱头变相吸费
涉嫌手机品牌:所有手机
“方先生您好,我们现在可送你三个月免费的优惠活动,如果你参加还送你100元的某功能费用……”手机用户方先生被某运营商客服人员的一通优惠电话忽悠走了15元。
方先生后来才弄明白,此项免费三个月的优惠,是当月扣钱,下月返还话费,这不等于变相吸费?当时方先生则以为这项优惠还需要具体办理。当方先生拨打客服电话询问如何办理时,才发现手机话费已经被扣。
吸费产业链 :
三位一体“吸费”
据业内资深人士叶丹表示,吸费手机陷阱所涉及的产业链,分别是手机用户、手机厂商、SP商和网络运营商。SP提供具有吸费陷阱的内容,手机厂商则在芯片解决方案中内置这些所谓的“服务”,为吸费提供“平台”,而运营商则充当了扣费的渠道。三位一体,缺一不可。当然,最终充当“冤大头”的就是使用这些手机的用户。
笔者了解到,一些小品牌国产手机成为吸费的“主力”,另外就是山寨机。
大品牌手机也有漏洞
去年7月,西班牙安全研究人员艾伯特·毛诺·泰伯拉多(Alberto Moreno Tablado)表示,宏达电(HTC)智能手机存在安全漏洞,允许黑客获得手机中的任何文件。宏达电是全球最大的Windows Mobile智能手机制造商,以自己的品牌销售手机,同时还为其他厂商代工,这意味着可能有数以百万计的手机存在该漏洞。
监控管理制度应建立
近日,工信部在官网上发布针对央视“3·15”晚会曝光手机内置软件收费陷阱问题的处理结果,责令问题厂商限期整改,并且停止这些手机的销售,妥善处理已售出手机。对此,专家呼吁,应该建立SP黑名单监控管理制度,对于违规操作的SP进行记录备案,加大监控力度,从根源进行遏制。此外,对于手机内置的业务必须要求厂商在说明书中加以说明,列出所有内置业务,以及收费方式和费用多少,对收费进行明示。
吸费手机市场仍在售
5月28日,笔者走访广州中华广场、陵园西等手机卖场发现,夏新被曝光的吸费手机仍然在售。其一名男性销售人员向笔者演示手机时,翻出一些涉嫌吸费的菜单,“这个你不要点,也不要上网,肯定就没问题。”
令笔者意外的是,许多没有被曝光的品牌手机同样内置了众多涉嫌吸费的应用。笔者试用几款手机发现,在QQ交友、图铃专区、金立乐园等菜单下,类似应用比比皆是。“现在除了四大品牌可能没有这个问题,估计所有的手机都会有这些应用。”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