雀巢作为世界最大的食品集团,每天要向全球消费群体提供大约10亿份雀巢食品。雀巢集团每时每刻都肩负着保证向消费者提供安全与健康食品的重任,公司也将此视为企业发展的生命线。尽管雀巢公司总想把产品质量控制得更完美些,但出现产品质量问题还是不可避免。
2006年发生的“欧洲市场婴儿液体奶事件”。雀巢在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法国销售的一批婴儿液体牛奶被检出含有简称为“ITX”的感光化学品物质。质量检测部门认为这种被称为“ITX”的物质很有可能是在牛奶包装盒印刷过程中使用的感光化学品残留引起的。尽管所检出含量极低,不会影响婴儿健康,雀巢认为这种物质是有毒化学品,公司理应采取预防措施。雀巢立刻发表声明,阐述事件真相并向消费者道歉,同时宣布立刻全部收回在上述4国市场销售的同批牛奶。为防止包装问题引起牛奶污染,公司决定启用新的包装。据悉,当时仅在意大利市场销售的这批牛奶就多达3000万升,雀巢蒙受的经济损失可想而知。
2008年的“中国市场碘超标奶粉事件”。迪吉凯告诉记者,当时在中国市场销售的“金牌成长3+婴儿奶粉”,因为检出碘的含量超过中国国家标准,而被列入不合格食品目录。雀巢高层立即指示雀巢在华技术人员将问题奶粉样本带回瑞士总部,并经集团属下设在洛桑的食品研究中心高精密仪器的严格检测和分析,认为问题奶粉碘超标的直接原因是由于原料奶中碘含量的波动引发的。发生这个问题的原因是雀巢设在中国的厂商对产自当地的原料奶检测频率不够频繁。
迪吉凯副总裁向记者表示,当初为搞清问题,雀巢技术部门和科研技术人员还会同全球各地的卫生食品专家、独立营养学和医学研究部门进行广泛交流与磋商,查找与碘有关的科学数据,引进了世界最先进的检测仪器,而且还有针对性地加强了对原料奶和产品成品的检测频度,健全了相关的一系列质量控制措施。
迪吉凯表示,尽管雀巢以负责态度及时处理欧洲市场“婴儿液体奶事件”和中国市场“碘超标”奶粉事件,对产品质量问题也采取了及时的补救措施,但是遭遇上述两次质量事件的当年雀巢在欧洲和中国市场的产品占有率均受到非常严重的影响。仅在中国市场的业绩就从上年12%的增长率下降到4%。
教训是沉痛的,但雀巢两次处理质量事件的果断举措与实际行动,反映了雀巢集团愿将食品安全视为企业发展生命线的具体承诺。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