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敞、明亮、一尘不染的厂房、自动化的加工设备,一辆辆时尚的高速动车组就在这里诞生。
这里是中国南车四方股份公司高速动车组生产车间,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高速列车生产基地。这里生产出的高速动车组,已经在高速铁路上安全运行超过1000万公里,不但创造了世界上运营速度最高的纪录,而且安全可靠性达到世界最高水平。
从一个“小作坊的集合”到拥有世界先进技术的现代化大生产,用中国南车董事长赵小刚的话说,创新给了南车发展的不竭动力,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壮士断腕”换来全新发展空间
恐怕没有人会想到,就在10年前,这里还看不到多少现代化大生产的影子。用中国南车董事长赵小刚的话说:“当时的四方尽管是一个拥有12000名员工的大企业,但实际上更像一个‘小作坊的集合’,与大工业生产不沾边。”
2004年,中国南车决策层决定将四方股份作为中国南车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首个一级子公司。在产品上把老旧的能耗高、排放大的老型内燃机车淘汰,转而生产市场需要的新型动车组和城轨地铁车辆;在产业结构上将相关辅业全面剥离出去,进行市场需求型结构调整。
当时很多老职工不理解:四方是中国机车车辆的摇篮,把机车业务剥离出去,对老职工来说就像抛弃自己的孩子。
“有退才能进,有舍才能得,必须一心一意搞有发展前途、代表时代发展趋势的高新产品。”以赵小刚为代表的中国南车决策层的思路十分清晰。
正是这次战略调整为四方股份换来了全新的发展空间。公司抓住引进消化吸收国外高速列车先进技术的历史机遇,顺利引进了时速200公里及以上动车组技术,并在很短的时间内掌握了动车组的设计、制造、质量控制、试验检测等技术。
2006年7月31日,中国首列国产化时速200—250公里动车组在中国南车下线;2008年6月,公司成功研制出长大编组高速动车组(16辆编组);2008年9月,公司又研制成功世界首创的长大编组卧车动车组并投入运营。
“通过实施时速200—250公里动车组项目,中国南车四方股份公司系统搭建起了高速动车组的技术平台,并开始了高速动车组的技术提升,开始了高速动车组的自主研发。”赵小刚说。
2007年12月,完全自主研制的中国首列时速300—350公里动车组在南车问世,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四个能够研制300公里以上速度级动车组的国家。
创新打造中国品牌
拥有一代、研发一代。在成功打造300公里时速等级动车组后,中国南车没有停留,又将目光投向更高的目标:研制时速380公里动车组。
“新一代CRH380A型动车组,运行时速达到380公里,试验时速超过400公里,接近飞机的低速巡航速度,其面临的气动环境极其复杂。与航空相比,因为它还要面对地面气流的扰动、两车交会时车体的激荡以及车体通过长大隧道时气流的变化,因此高速列车的外形设计比飞机更富有挑战性。”赵小刚说。
在系统研究各设计要素和不同线路条件的基础上,通过对比分析,技术人员设计了20种列车头型设计,综合分析技术性、文化性和工程可实施性,并通过三维流场数值仿真分析和多目标优化,确定了5种备选头型,进行了17项75次仿真计算。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