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在现实生活中,你和谁在一起的确很重要,甚至能改变你生活的轨迹,决定你的人生成...[ 详细] |
 |
中国是一个爱吃的国家,很多事情都是在酒桌上谈成的,很多怨恨也是在酒桌上产生的...[ 详细] |
 |
你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人,他们也许貌不惊人,也许才不出众,却在无形中有着一股别样...[ 详细] |
 |
从古至今,鸡蛋始终都是人们餐桌上的常客,几乎每天都离不开它。不过,虽然吃了好...[ 详细] |
 |
一个不懂得为亲人让步,为朋友让步,为爱人让步,合作伙伴让步的人,是缺乏胸襟的...[ 详细] |
 |
|
|
|
|
|
|
险资"削浪"也"造浪" 险资两巨头较劲儿另有隐情 |
来源:中国证券报 更新时间:2010/5/22 10:15:45 |
 |
>> 相关新闻链接 |
|
|
|
基金被绑上战车
大保险公司之间的博弈,对于基金公司来说有点“城门失火,殃及池鱼”的味道。
“你可以看看两个星期前的一些指数基金,净值明显没有跟上指数,那就是保险公司赎回的缘故。”北京某大型基金公司的基金经理表示。
一般而言,保险资金作为资本市场上的“大块头”,深挖个股并非其强项,而真正的竞争力在于对趋势的判断,在于能否把握转瞬即逝的市场机会,及时加仓或减仓。而保险机构对仓位的控制,基本是通过基金的申购赎回来实现。
“保险机构一向都偏好偏股型基金,尤其是ETF指数型基金,我们就是靠指数基金做足价差。”一家大型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人士透露,“一旦研判认为市场将走弱,就会赎回指数基金,有时一天百亿资金量也是很正常的。”
因此指数基金的基金经理对险资可谓既爱又怕——爱的是保险资金进入可以迅速做大基金规模,怕的是险资的频繁操作往往会造成指数基金跟踪误差的提高。
保险资金的波段操作对于规模较小的主动管理型投资基金影响更大。这位基金经理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保险公司赎回一个亿,对一百亿的基金来说可能影响不大,但对于一只只有20亿规模的基金来说,等于规模减少了5个百分点。比如说我原来的仓位是70%,保险赎回一个亿,假如我不做主动调整,那么仓位就被动地提高到了74%,如果市场当天下跌,基金的业绩肯定会受到影响。”
“更可怕的是,前几周平安还在赎回,基金仓位下降我就必须重新配置资产;谁料到刚调整完配置,国寿又来申购。我的整个配置思路都被他们打乱了。”这位基金经理抱怨说。
基金经理必须要被动地随着保险资金的进出调整仓位,申购来了要加仓,大幅赎回时就要相应卖出股票。“尤其在市场调整时,本来我已经不看好市场调低仓位了,结果保险公司一赎回,我还得继续减仓。保险公司往往一赎就是几只基金一起赎,这样市场哪能不受影响。”他无奈地说。
期指时代终结股市“流感”?
“保险一波段,股市就流感”,市场人士如此评述。
但保险资金做波段也是“情非得已”。“波段操作的效果很有限,但公司给的压力在那,必须要做。就像去年三季度市场涨到了3400点,你总不能眼睁睁地看着它跌下去,每往下跌一点压力就会大一些,先减下去就会好受得多。在这种情况下,做波段能否带来正收益本身已不是那么重要;但如果不做,股东会受不了,传导下来的压力我们也受不了。”该保险公司人士一语道破保险资金波段操作的背后原因。
不过进入期指时代,这种让保险和基金都感觉“费力不讨好”的做法可能会得到终结。尽管截至目前,保险公司还未接到指令进军股指期货,“但这是迟早的事,不能参与股指期货的话,对保险资金就太不公平了”,某大型保险公司人士表示,“我们内部的人员技术培训早已开始,随时准备入场。”
参照券商和基金的做法,保险资金在股指期货市场的“规定动作”也只能是套保,不过这一变革也将对保险资金的操作手法产生重要影响。
“就如4月这波‘速冻’行情,尽管大家对整个上半年行情并不看好,但也绝没有料到房地产政策会以如此高频率大力度抛出,导致市场急跌。资金量小的机构或许能跑掉,但像国寿这样几千亿资金在股市,哪动得了?要是跟着卖出,只会把自己套得更死,”上述人士说,“如果能参与股指期货,在系统风险比较大的时候其实不用卖股票,可以用放空股指期货的方式来对冲市场风险。市场就没有这么大的抛压,股指波动也不会那么大。”
责任编辑:cprpw |
上一页 [1] [2] |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