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医疗卫生服务面貌一新
打造方便快捷优质“健康服务圈”
今年春节前, GE医疗集团总裁约翰·迪宁风尘仆仆赶赴中国,开始了他今年的第一次访华。这位总裁最想去的地方是四川成都附近的县级医疗卫生机构。让这位跨国医疗公司总裁不远万里上山下乡的原因,正是中国如火如荼的新医改。
一年间,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2009年,中央安排200亿元投资,启动了986个县级医院、3549所中心乡镇卫生院、1154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已有45%的项目完工并投入使用。此外,各地还自筹201亿元建设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目前,全国所有地级以上城市和93%的县级市开展了社区卫生服务,打造方便、快捷、优质的“健康服务圈”。
为了建立合理分流的就诊制度,我国着力加强基层人才队伍建设,各地通过培养培训、定向招聘、对口支援等多种形式来补充和提高基层卫生服务能力,累计为乡镇卫生院招聘执业医师14170人,培训乡村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人员98万人次。共有1091家三级医院与2184家县级医院结成了对口支援关系。
我国启动实施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规划。今年将为中西部乡镇卫生院和基层部队招收5000名以上定向免费医学生,启动首批全科方向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安排1.5万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岗人员进行全科医生转岗培训。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
让百姓少得病晚得病不得大病
“俺们农民也有了自己的健康档案,有病早知道,没病早预防!”山东沂源县南麻镇侯家官庄村村民周文起高兴地说。在村卫生室,一位医务人员正忙着为村民查体并填写健康档案。这是政府免费提供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之一。
实现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就是要保障城乡居民获得最基本、最有效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落实预防为主的方针,最终使老百姓不得病、少得病、晚得病、不得大病。一年间,我国城乡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分别达到34.9%和8.22%。各省(区、市)已落实人均15元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陕西等地还结合地方实际增加服务内容、提高服务标准,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已经超过15元。
新医改启动以来,我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有序推进。中央财政已投入158亿元用于实施15岁以下儿童补种乙肝疫苗等6个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以及建立居民健康档案等9类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直接惠及亿万群众和家庭。
目前,全国已有2878万15岁以下儿童得到免费乙肝疫苗补种,21万贫困白内障患者重见光明,163.7万农村妇女得到宫颈癌免费检查,43.4万农村妇女得到乳腺癌免费检查,320.6万农村育龄待孕妇女和孕早期妇女免费服用叶酸;884.8万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得到补助。
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启动
坚持公益性质成为方向
公立医院是我国医院的主体。截至2009年底,我国医院总数为19822家,其中公立医院为14086家。2009年,全国医院诊疗人次达18.5亿,其中公立医院达17.1亿人次,占医院总人数的92.4%。近年来,群众反映强烈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主要集中在公立医院。因此,公立医院改革是医改的“重头戏”。
今年2月21日,《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指导意见》发布,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正式启动。公立医院改革按照先行试点、逐步推开的原则,由各省(区、市)分别选择1至2个城市或城区进行探索。16个城市作为国家联系的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城市。改革的方向就是坚持公立医院的公益性质和主导地位。
今年,安徽马鞍山市属5家公立医院组建市立医疗集团,履行政府的办医职能,实行人、财、物统一的紧密型管理模式。在这个模式下,医疗集团履行决策权,医院履行执行权,卫生局履行监管权。马鞍山市医疗集团总院长何少峰说:“这样的管理模式不仅是管办分开,同时也是政事分开,卫生局和医院不再是老子和儿子的关系。”
江苏省镇江市公立医院改革试点起步较早。目前,镇江成立了江苏康复、江滨两大医疗集团,公立医院改革进入实质性运行阶段。 改革重点内容包括:建立公立医院出资人制度;成立公立医院理事会;理事会决定和任命医院院长、财务总监、药品总监,确定医院绩效管理目标和职工工资总额;实行院长负责制;取消医疗机构行政级别,推行职员制等。
让老百姓得到实惠,是公立医院改革的重要目标。目前,预约诊疗服务在三级医院全面开展;112个病种的临床路径管理开始试点;“先诊疗、后付费”制度陆续推开。很多地方在公立医院补偿机制、运行机制、管理体制等方面进行了大胆探索,为深化公立医院改革奠定了基础。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