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证券日报:在上周全球股市惊魂大跌之后,欧盟开出7500亿欧元的救援账单。这给全球经济打了一针强心针。尽管各国公布的经济数据以及企业业绩依然表现强劲,但全球金融市场似乎在刚刚过去的一周内重现了金融危机刚爆发时的种种表现:全球股市暴跌、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深度回调、恐慌情绪升温。
随着希腊债务危机愈演愈烈,并呈现向其他欧元区国家蔓延的危险趋势,当地时间5月9日夜里到10日凌晨,欧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主要西方经济体中央银行联手重拳出击,推出一套旨在维护欧洲和世界金融稳定的“组合拳”。这些举措推出后,全球金融市场也作出积极回应。
全球惊魂一周 A股走向何方
刚刚过去的5月第一周,不论是国内A股,还是海外市场,对于身处其中的投资者来说都可谓是惊心动魄。上证指数连失2800点、2700点整数关,并创2009年9月2日以来收盘新低,道指盘中万点失守并创1010点日内最大下跌点数,全球其它主要股指全线滑落。有投资人打趣说,“辛辛苦苦快一年,一下回到解放前”,失落与恐慌的情绪确实在市场中弥漫。
继决策者为防止主权债务危机扩散而宣布一项金额达近万亿美元、史无前例的一揽子贷款方案之后,欧美股市全线大涨,截至10日22点56分,美国三大股指涨幅均超过3%,欧洲综合股指Stoxx Europe 600指数大涨6.33%至252.19点,创下2008年12月以来的最高盘中涨幅;风暴中心的意大利、希腊、西班牙等国股指涨幅均超过10%。
但是,目前看来经济和股市的运行并不一致,不论中国还是美国的宏观经济数据,还是企业盈利水平都在稳步回升,难道资本市场的经济晴雨表作用失真了?
千点暴跌谁是元凶?
无论是在1929年,还是在1987年,美国股市都曾出现过暴跌。即便是在长时间持续大跌的2008年底,道指也没有在一天内急跌千点的纪录。然而,上周四即美东时间5月6日,道指在距收盘1小时25分时跌势明显加快,短短10分钟最多就下跌了590点,14点47分前后还跌破万点大关,日内最大跌幅1010点,无疑也是历史单日盘中下跌点数之最。
“闪电崩盘”时,一些颇具市场影响力的股票在很短的时间内还“被剃光头”。市场到底是怎么了?真正的原因又是什么?
数年前纽交所曾发生一次电脑技术故障,导致道指短时间内损失约500点,后来纽交所就此发表了专门声明。然而,此次事件发生后不久,上周四纽交所宣布,美股的暴跌与技术故障无关,暴跌期间未发现交易系统存在技术问题。美国各主要股票交易所说,他们正在调查是否存在交易失误,上周四晚间召开了紧急电话会议,调查多只股票中可能存在的错误交易。上周四晚花旗对这一传言展开了内部调查。花旗集团表示,市场有关花旗应对导致美股暴跌的一桩重大交易失误负责的传言没有依据,周五早晨明确表示,其调查已确定上述传言并不属实。
当股市出现动荡时,多家交易较频繁的公司停止了交易。在他们离场观望时,潜在买家就更少了,这或许也是推动股市暴跌的原因之一。暴跌背后可能隐藏着某些鲜为人知的秘密,也可能只是有恨无人知的一种市场体现。
美国总统奥巴马日前称,美国证券机构正在调查华尔街暴跌近千点的事件,官方或曰权威结论或许将给各方一个满意的答案。
“二次探底”狼来了吗?
尽管上周五美国公布的非农就业数据相当好,但市场仍未摆脱对欧洲债务危机与剧烈震荡的恐惧,股指继续放量下跌,道指、标普、纳指的周跌幅最终锁定在5.71%、6.39%、7.95%。道指、标普由此改写了去年见底以来的周跌幅纪录(2009年3月6日当周分别跌6.14%、7.03%),纳指则刷新了2008年11月21日当周(8.74%)后的纪录。其它阶段性不良记录还有:
三大股指5月6日的百分比跌幅同创2009年4月20日后的新高,而标普最大跌幅近202点则极为接近2008年9月29日的202.6点,纳指更是要追溯到2000年网络神话破灭时了,最近也是最小的一次盘中跌逾222点的也在2000年7月28日;
在创一年多以来的周跌幅之际,三大股指的波幅也是很长时间内的极限水平。例如,道指、标普上周的最大落差1308点、139点就是近18月内的最大周波动,最近79周、76周内的纪录由此也被刷新,纳指的则要再增加一个月。重要的是,三大股指上周的波幅就已经非常接近去年3月见底时的水平,换句话说就是,即使随后的上周不再创新低,也不创月内新高,5月的波动在最近14个月内也会是最大的,而大幅震荡又往往不利于市场企稳回升;
在周线八连阳之后不久,道指便出现如此大的滑坡,这在以往持续上扬的记录里也是从未发现过的。
与此相呼应,身处债务危机中心的欧洲自然也成为了“重灾区”,其中:英国富时100上周大跌7.7%,德国的股市即DAX指数重挫6.9%,法、意、西的跌幅则依次高达11.1%、12.6%、14.0%,它们无一不是一年甚至更长时间内的周跌幅之最,周波幅大多也与美国一样成为近阶段的一项纪录。
同时,国际期市也产生了几项纪录:如美元指数近日气势如虹,它不止刷新83周以来最大周涨幅,而且近十年来首现月线六连阳的可能相当大,能否七连阳自然势必成为重要的看点;金价年内首次周线三连阳,周收盘站上1200美元或许成为一段新历史的开始,再创新高极可能就在旦夕之间;油价上周暴跌12.8%,创17个月即2008年12月5日以后的周跌幅之最。
市场人士指出,由于美国三大股指上周丢失了多道整数关口,目前虽收在半年线之下,但上升趋势线也岌岌可危。今年2月低点附近能否构成支撑,很可能成为判断后市的主要依据之一,即不破年内低点,调整级别就要低得多,持续时间也不会长;反之,跌破低点,就可能宣告历时一年多的上扬已经结束,调整将是针对此前总上涨的修复。若为后者,股指就存在深幅回探甚至“二次探底”可能。
中美股市走势有别
比较而言,中国股市上周的跌幅可谓相对中庸,周五大幅跳空低开后还收一颗标准的十字星。中外股市的相同之处是近期都出现大跌态势,股指完全回吐了年内涨幅,也大多处于较重要的低点上下。短期变数相当大;不同之处首先是沪深股市步入调整的时间要早得多,即使继续下行,空间也更有限;其次是两市近三周来,每周都在日线图上留有下降缺口,市场分折人士认为,深综指上周五还跳空跌破年线,短期内这么多缺口难免让人联想到所谓的C浪下调,近期继续下调的可能因此就无法排除;同时两市已连跌5周或创19个月以来持续下跌的纪录,既预示近日有望企稳反弹,也表明市场仍较脆弱,期望值就不可过高。
美股暴跌并非走向大熊市标志
998点——这是道琼斯指数历史上最大的单日盘中下跌点数,跌幅高达9.14%,发生在北京时间7日凌晨。这创下1987年以来最大跌幅,逾1万亿美元的市值一度灰飞烟灭。
市场人士表示,暴跌与美国的交易制度有关系。大量股票没有对手盘,在对市场前景悲观的态度下,一下子触发了卖空的指令,引发了连锁反应。目前股市与2008年下半年美股重挫有很大不同,在造成股市下跌的因素当中,现在已经明确了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成交量巨大。
华创证券分析人士认为,此次美股暴跌来自于心理和市场两个方面的原因。从心理层面看,在欧洲债务危机过程中,英国等媒体过度渲染,认识上出现了鸿沟,把结果变成了原因。另外也不乏有一些投机客在“作乱”。
该人士同时表示,尽管此次市场反映有些过激,不过目前市场的恐慌情绪可能已经失控,第二波次贷危机到来的可能性在加大,现在或处于爆发阶段。而从市场角度看,从去年3月份开始,美股开始了上涨之路,前期涨幅过大,到现在到顶了,也该歇歇了。
一些机构将上周四美股“乌龙指”污水泼在了花旗头上,但市场对该种说法依然怀疑。有消息称,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已经通知美国各大交易所的首席执行官参加相关会议,以讨论美国股市上周所出现的异常交易情况。
美股的惊魂一刻,极大地打击了市场人气。市场普遍认为,这是在欧洲债务危机的重压下,人为技术性操作失误的偶然因素造成的。欧债危机严重打击市场信心,即便调查显示“黑色星期四”是人为因素造成,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市场的悲观气氛。目前,投资者寻求快速出局避险的心态迫切。上周四的股市大跌,除了仍在调查的“乌龙指”因素之外,希腊危机依然是很大一个利空因素。对于欧洲央行拒绝出手稳定市场的失望,以及对希腊危机能否得到解决和控制的担忧,令投资人保持了高度谨慎。
上周四戏剧化的一幕,让美国市场体会了一把“崩盘”的感受。不过,众多业内人士对美国经济复苏的势头似乎普遍看好,认为当前局面只是市场一次超买后的调整,而非市场走向大熊市的标志。
英大证券研究所所长李大霄认为,美股波动是复苏过程中的反复。迪拜危机和高盛事件也曾导致类似反复。调整虽猛烈,但只是上涨过程中的一次回调。
知名投资人罗杰斯就表示,去年开始处于升势的美股正经历“正常调整”。但考虑到欧洲债务危机等不确定性因素,投资人仍需密切关注事态发展,短期内宜减仓操作。
救助希腊成为“题材” 二次探底争论不休
去年年底,全球三大评级公司下调了希腊主权评级,希腊债务危机越演越烈,成为欧洲债务危机的“导火线”。源于市场对希腊债务问题持续蔓延的担忧,进入5月,全球市场除了黄金、美元和日元上涨之外,股票、大宗商品、石油都无一例外的呈现暴跌态势。那么,华尔街金融危机的景象仿佛又在重新上演,全球都被笼罩在金融市场可能出现二次探底的阴霾中。
从去年12月8日希腊信用评级遭降级算起,经过了5个多月的努力,2日,欧元区国家与IMF终于同意向希腊提高为期三年规模达1100亿欧元的救助。
除了希腊之外,西班牙的主权信用评级也遭到下调。据悉,4月30日,标普信用评级公司将西班牙的主权信用评级下调一级,理由是西班牙疲软的经济增长态势可能延续更长时间,从而削弱其预算状况。标普向下修正了对该国中期宏观经济前景的预期。此外,如葡萄牙等国家的主权信用评价也遭到了下调。
受信用评级下调的影响,6日,西班牙财政部发表声明称,其在当日的以3.58%的平均收益率发行了23亿欧元的5年期国债。这个收益率远高于3月份的数据,当时西班牙政府则是以2.5%收益率出售了45亿欧元的国债。
对此,太平洋证券宏观经济高级研究员李爱敏表示,信用评级公司频繁下调信用评级将进一步抬高这些国家的融资成本,资本市场悲观情绪浓重。并且虽然德国与 IMF 就救助希腊基本达成意向,但是救助方案有待德国议会通过,预计在希腊救助细则出台之前悲观情绪将继续主导市场氛围。
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左小蕾表示,这可能是金融市场第二次探底的开始。继希腊之后,西班牙可能效仿希腊向欧盟求救,那么,欧盟拯救方案将被壁上必须全面解决欧盟成员国主权债务危机的不归路。当然,真正的“底部”,要在葡萄牙、爱尔兰、甚至G8集团之一的意大利问题显现以后才算。
“除非突发事件令经济数据出现大的逆转, 就目前经济运行轨迹来看,全球经济二次探底属于小概率事件。” 李爱敏则表示。
李爱敏解释,虽然由于 09 年为应对金融危机,全球主要经济体因为实施大规模财政刺激计划而背上沉重的债务负担,另外,经济危机导致主要国家财政收入大幅下挫,包括美国在内的主要经济体财政赤字占 GDP 比重过高。如果个别经济体经济复苏进程不及预期将会使得这些国家的主权债务违约风险加大。
欧洲央行制定货币政策左右为难
希腊债务危机爆发以来,危机蔓延欧洲的阴云一直没有散去。市场对希腊债务问题持续蔓延的担忧,是近期欧美股市乃至全球金融市场动荡的最重要原因。
尽管欧洲联盟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同意伸出援手,希腊也通过财政“瘦身”方案,积极应对。但仍有不少专家认为,被评级机构调低等级的葡萄牙、西班牙可能正在步希腊后尘。如果经济体量较大的西班牙被推倒,那么,自希腊始的主权债务危机在欧洲大陆蔓延之势将进一步确立。
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左小蕾表示,希腊之后,西班牙可能效仿希腊向欧盟求救,这样一来,欧盟拯救方案将被逼上必须全面解决欧盟成员国主权债务危机的不归路。全球金融市场可能出现第二次下探。
5月7日,欧元区各国领导人在布鲁塞尔举行特别峰会,欧元区16个成员国领导人经9个小时紧急会商,于5月8日凌晨提出建立一个稳定机制,创建针对任何陷入困境成员国的应急资金,采取“一切手段”捍卫欧元区稳定。并对外界承诺会尽力阻止希腊债务危机蔓延至欧元区其他国家,希腊危机不会导致欧元“脱轨”,拖累欧洲经济复苏。
过去3个月,欧元区4次召开紧急会议,避免希腊“破产”的方案日益清晰,最终催生欧盟历史上最大的救助计划。然而,市场对此几乎无动于衷,关于希腊债务危机将蔓延至西班牙、葡萄牙等欧元区国家的传言不断扩散,欧元持续遭抛售。
随着希腊债务危机的不断升级,危机阴云已从经济领域扩散到了政治领域。有专家预言,由于缺乏单个国家应对危机的有效手段,欧元区终将解体。法国媒体的民意调查显示,有38%的法国民众希望法国退出欧元区。
摩根士丹利研究主管Joachim Fels指出,经济成长疲弱的小国无法轻易退出欧盟货币联盟,这是因为这些国家须为此付出巨大代价:遭受高利率的惩罚,背负巨额欧元债务,与此同时还面临资本出逃的风险。而对于强大的德国而言,退出欧元区能够确保货币稳定。
不过,此次希腊债务危机把欧元区的一些体制缺陷充分暴露出来。欧元区16国使用同一种货币,但财政政策却还在各成员国手中,欧元区各国财政政策各自为政。
目前,欧元区整体上有复苏势头,其中德国的复苏势头非常强劲,法国也已开始出现正增长,而希腊还在继续衰退。各国经济状况不一,使得欧洲央行货币政策的制定左右为难,因此欧元区将会怎样发展,前景还很难预料。
7500亿欧元大手笔阻欧债“堰塞湖”崩塌
在当前希腊债务危机久拖不决的背景下,欧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主要西方经济体央行采取了一些措施,希望从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两个方面,增强投资者信心,避免危机进一步恶化和蔓延。
欧盟出台7500亿欧元救助机制
欧盟27国财长10日凌晨决定,设立一项总金额高达7500亿欧元的救助机制,帮助可能陷入债务危机的欧元区成员国,以防止希腊债务危机蔓延。
这套救助机制由三部分组成,其中4400亿欧元由欧元区国家以政府间协议的形式提供,另有600亿欧元将由欧盟委员会从金融市场上筹集,此外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也将提供2500亿欧元。
欧盟委员会负责经济和货币事务的委员奥利·雷恩在会后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说,这套机制将有助于维护整个欧元区的金融稳定。他还表示,这表明欧盟捍卫欧元的决心。
欧洲央行购买成员国政府债券
就在欧盟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共同创建巨型稳定基金的同时,欧元区、美国、加拿大、英国、瑞士和日本等主要西方经济体的央行也联合起来,共同应对希腊债务危机。
在10日凌晨,欧洲央行采取一项前所未有的举措,决定从二级市场购买欧元区成员国政府债券。许多经济学家认为,这一政策好比金融危机保卫战中的“核选项”,是欧洲央行应对欧元区债务危机的强大政策工具。
根据相关条约,欧洲央行不能像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或英格兰银行等西方经济体中央银行一样,直接购买政府国债。主要原因在于,一是欧洲央行不想就此“补贴”挥霍无度的欧元区成员国政府;二是担心大规模购买成员国政府债券,可能与欧洲央行维持欧元区物价稳定的核心目标形成冲突。正因如此,尽管此前希腊债务危机愈演愈烈,欧洲央行却尽力避免直接冲到应对危机的“最前线”。
西方央行联手行动注入美元资金
欧洲央行同时宣布,将恢复国际金融危机期间一系列非常规“救市”举措,包括以固定利率向金融机构提供三个月期和六个月期贷款等,以缓解流动性不足。
与此同时,由于希腊债务危机使投资者避险情绪增加,市场对美元资金需求显著上升。对此,美国、加拿大、英国、瑞士和日本央行当天也联合采取行动,向市场注入美元资金。
美联储表示,西方主要经济体央行采取联手行动,主要是防止希腊债务危机波及其他市场和金融中心。
专家观点:全球低利率环境制约中国升息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副所长巴曙松:
全球低利率环境制约中国升息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副所长巴曙松表示,预计经济增长在一季度见顶,目前及今后将是平稳增长期,全球的低利率环境制约中国升息。
巴曙松表示,在物价峰值度过之后,经济增长将重新成为首要目标。2008年底启动的项目总投资超过了 4万亿,目前项目进入建设期,资金需求超过开工期,因此,7.5万亿的的信贷规模与之相比,其紧缩力度是相当大的,特别注意到在2009年的信贷投放季度节奏是5:3:1:1,而今年将是3:3:2:2,且一季度超标的情况下,之后的信贷紧缩将更为显著。
此外,货币政策方面,央行可以完全自主调节的只有数量型工具,即票据和存款准备金率,汇率变动受商务部影响,利率变动受发改委影响;证券市场方面,机构投资者的缺失是期指助跌的原因,长期看,期指仍将能减小市场振幅。(马红雨)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刘世锦:
GDP如达11% 中国经济会过热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刘世锦表示,整体来看,中国经济2010年的增长将会出现前高后低的态势。全年保持9%到10%之间的增长,还是有很大的可能性。中国经济目前的潜在增长率的水平也就是在10%左右。如果超过10%,达到11%,中国经济会有过热的状态,比较好的状态是9%到10%。”
对于全球经济的情况,刘世锦认为,在全球经济还面临着不确定性,欧洲一些国家,希腊、西班牙、葡萄牙等国家整个经济发展的基础比较差,债务危机,对回升的过程带来了不利影响。(马红雨)
责任编辑:cprpw